本文转自:合肥日报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个可能潜伏在我们身体中的微小生物——幽门螺杆菌,看看它是如何悄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甚至与胃癌这样的重大疾病扯上关系。了解它、防范它,是我们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

一、揭开“小螺菌”的神秘面纱

幽门螺杆菌,这个听起来有些拗口的名字,实际上是一种呈螺旋形或弧形的微需氧菌,它非常微小,肉眼无法看见。但别小看它,这种细菌有着强大的生存能力,能在人类胃黏膜上安居乐业,且能在胃酸这种强酸环境下顽强生存。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相当高,受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约有半数人口都曾与它有过“接触”。这种广泛的感染率,使得幽门螺杆菌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二、“小螺菌”与胃癌的隐秘联系

那么,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到底有何关系呢?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细菌在胃黏膜上定居后,会引起慢性胃炎,进而导致胃黏膜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这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胃癌。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幽门螺杆菌感染到胃癌的发生,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这也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和干预。因此,及早发现并根除幽门螺杆菌,无疑是预防胃癌的关键一步。

三、如何揪出潜藏的“小螺菌”?

要检测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我们有几种常见的方法可以尝试:

首先是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这种方法简便、快速且准确性高。患者只需服用一种特殊标记的尿素,然后吹气检测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标记的二氧化碳即可。若检测出阳性,那就意味着幽门螺杆菌可能已经在你的胃黏膜上安家落户了。

其次,胃镜检查及活检也是一种直观且有效的方法。通过胃镜直视下取小块胃黏膜组织进行检测,可以更为准确地判断感染情况。虽然这种方法相对侵入性较强,但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来说,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外,还有血清学检测和大便抗原检测等方法,这些方法简便易行,适合大规模筛查和初步判断。

四、驱逐“小螺菌”,重获健康

如果检测出幽门螺杆菌阳性,不要过于惊慌。现代医学已经有多种方法可以根除这种细菌,让你重获健康。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联合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两种抗生素、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和一种铋剂,疗程一般为10到14天。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完成疗程并复查,确认细菌是否被彻底根除是非常重要的。

五、筑起防线,预防胜于治疗

当然,最好的策略还是预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防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首先,饮食卫生是关键。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水源,尽量不在卫生条件差的餐馆就餐。此外,家庭聚餐时最好使用公筷,避免口口传播的风险。

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一环。戒烟限酒可以减少胃部刺激,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劳累也是保护胃黏膜的有效方法。

定期体检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没有症状,也应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感染。对于已经根除治疗的患者来说,定期复查也是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

最后,家庭管理也不容忽视。如果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存在时应积极治疗并注意餐具和卫生用品的消毒工作,以避免家庭内传播的风险。

六、谣言与真相: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误区

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关于幽门螺杆菌和胃癌的关系存在很多误传和谣言,如“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幽门螺杆菌无法根治”等,这些说法都是不准确的,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真相以正视听。

事实上虽然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但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发展成胃癌,大多数感染者并不会出现严重的症状或并发症,而且通过规范的治疗,幽门螺杆菌是可以被根除的,因此不必过分惊慌和担忧。

七、总结与呼吁

幽门螺杆菌虽小却不容忽视,它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了解它、防范它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表现。预防永远胜于治疗,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远离“小螺菌”的威胁,享受健康生活吧!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南院区肿瘤科 魏元东·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报观点和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