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今晚報

西青區田麗社區退休教師康文樹開設二胡公益課

共享音樂課 帶出百名“老學生”

昨天上午,在西青區張家窩鎮田麗社區黨羣服務中心的排練室裏,傳出陣陣優美的二胡聲。在這堂二胡課上,幾名社區老年人坐在課桌前,跟着老師康文樹認真練習拉二胡。今年77歲的康文樹退休前是一名小學音樂教師,退休後在社區義務教居民唱歌、拉二胡,帶出了100多名“老學生”。如今,在社區只要提起教音樂的“康老師”,居民都會豎起大拇指。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退休前,康文樹是張家窩鎮華旭小學的一名音樂教師,近40年的教學工作中,他經常用豎笛、口琴和二胡等樂器帶着孩子們學習音樂。寒來暑往,康文樹在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多年的教學工作讓他沉澱了豐富的音樂知識和教學經驗,也讓他桃李滿天下。

當年,爲了拓展孩子們的視野和能力,學校要組織一支少年鼓號隊,而負責帶領這支鼓號隊訓練的老師,就是康文樹。“一支鼓號隊有82人,樂器有小號、大鼓、小鼓等,都是西洋樂器,咱之前也沒學過這些。”當年已年過半百的康文樹雖然沒學過這些樂器,但他靠着紮實的音樂功底,很快就自學掌握了這些樂器的演奏方法。

從此之後,在4年的時間裏,每天放學後康文樹都帶着82名小學生練習,很快就成爲在西青區小有名氣的一支少年鼓號隊。“半夜夢到新的隊形編排,醒了就立即在本子上記下來。”康文樹說。而鼓號隊的孩子們也不負期望,4年後第一次代表西青區參加全市比賽就獲得了一等獎,此後還定期走進養老院爲老人們進行演出。

發揮餘熱 義務教學

2007年退休後,康文樹也沒閒着,開始在社區義務帶着老年人學習唱歌和樂理知識。在教大家學習音樂的時候,他發現不少老人喜歡二胡,從2009年就開始帶着社區老人們學習拉二胡,併成立了社區二胡隊。

“注意距離感,聽音要準,慢慢找規律,積累經驗。”昨天,康文樹像往常一樣,帶着社區老人們練習拉二胡。課堂上,優美的二胡聲此起彼伏。多年來,每週一、週三、週四的上午,康文樹都會準時來到社區排練室,帶着大家一起學拉二胡。

每次給“老學生們”上課,即使狂風暴雨,康文樹也會準時來到課堂。有一次上課前暴雨如注,康文樹捲起褲腿、穿上雨衣,騎上自行車就往社區排練室趕。“這天氣你還去啊!這麼大雨,別去了!”鄰居看見康文樹冒雨去上課時說。“不行,只要有一個老人去,我就得去。萬一我沒去,人家去了,就讓大家白等了!咱不能沒信用。”康文樹說。

情暖老人 傳遞快樂

15年來,康文樹帶出來的“老學生”已經上百名。他的這些“老學生”當中,年齡最小的也已經超過60歲,年齡最大的,已80餘歲高齡。絕大多數和康文樹學拉二胡的老人沒有任何音樂基礎,加上老年人的記憶力減退、動作遲緩,學習起來有很大難度。

每次上課,康文樹從最基本的樂理知識、識簡譜入手,手把手、一遍一遍地教老人們拉二胡,直到老人們學會爲止。社區裏一位老人的老伴兒和兒子相隔不久先後去世,給老人帶來極大的打擊,康文樹就帶着老人一起學習拉二胡。“越沒事做,就越容易陷入悲傷情緒裏走不出來。每天出來和大家一起學學拉二胡,腦子裏有別的事情了,就好多了。”康文樹說。在康文樹的幫助下,老人逐漸走出了陰霾,生活重回正軌。

“和大家在一起拉二胡,特別開心。”採訪時,這是每一名“老學生”都會說的一句話。“大家開心就行,咱老年人聚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快樂!”康文樹說,只要他還教得動,就會一直教下去,有二胡和音樂爲伴,就是最好的晚年生活。

身邊友善365

市文明辦 今晚報 主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