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記者 賈平凡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5月21日 第 10 版)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近日刊文稱,中國綠色科技巨頭的崛起重塑了全球生產格局,這一轉變超越了單純的企業增長。它預示着全球南方的工業生態系統將迎來變革的浪潮,即加速向綠色經濟轉型。對全球市場的利益攸關方來說,在這個轉型過程中,通過與中國綠色科技企業進行合作與協調來迎接這一變革將實現利益最大化。

專家指出,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合作和市場拓展,中國綠色科技企業爲全球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呈現出多元化和專業化發展趨勢

何爲綠色科技企業?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綠色科技企業通常包括節能環保、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清潔能源、生態保護與修復、城鄉綠色基礎設施、生態農業等領域,涵蓋產品設計、生產、消費、回收利用等環節的技術。滿足上述兩大類標準的企業均可被視爲綠色科技企業。

“綠色科技企業是致力於推動全球綠色轉型的科技企業。”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家全球戰略智庫研究員徐秀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狹義上,綠色科技企業主要包括從事綠色科技研發的企業,涵蓋無碳、低碳、去碳等領域的科技創新。但由於氣候變化是一個影響廣泛的全球問題,應對氣候變化早已成爲各行業的共同目標。因此,在廣義上,除了科技研發,所有應用綠色科技的企業也屬於綠色科技企業。由於涉及面廣,綠色科技企業對推動全球綠色轉型至關重要。

今年1月,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通知,公佈2023年度綠色製造名單,1488家綠色工廠、104家綠色工業園區、205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上榜本批次名單。這是中國發布的第八批綠色製造名單。

“就中國而言,通常工信部公佈綠色製造名單中的企業,一定程度被認爲是綠色科技企業代表。”溫宗國說,近年來,中國綠色科技領域的產業生態系統逐步完善,形成了涵蓋研發、製造、銷售、服務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投資機構等多方共同參與,推動綠色科技的協同創新和產業化發展。例如,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形成了從整車製造到充電設施、動力電池、智能網聯等多方面協調發展的生態系統。

徐秀軍說,中國綠色科技企業發展勢頭迅猛,無論是綠色科技研發還是應用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實現了綠色化與數智化的深度融合。其中,新能源技術和數字技術領域湧現了許多世界知名的科技企業。

“總體而言,中國綠色科技企業發展呈現出政策支持強、技術創新快、市場規模大、國際競爭力強、業務多元化和生態系統完善等特點,推動了中國在全球綠色科技領域快速崛起。”溫宗國介紹,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綠色科技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不僅在國內市場佔據領先地位,還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華爲、比亞迪、隆基股份等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樹立了品牌,並在技術和市場方面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優勢。此外,中國綠色科技企業的業務領域不僅涉及可再生能源,還包括節能環保、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等多個領域,呈現出多元化和專業化發展趨勢。

注重國際合作和本地化經營

中國綠色科技企業爲何得以快速發展?

政策支持爲中國綠色科技企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自中國政府提出‘雙碳’目標後,中國綠色科技企業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歷史機遇。中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綠色科技的發展,鼓勵企業研發和應用綠色技術。全社會積極參與實現‘雙碳’目標的進程,爲中國綠色科技企業實現產學研融合創造了良好環境。”徐秀軍說。

科技創新和市場需求是強大驅動力。“近年來,中國綠色科技創新速度明顯加快,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在太陽能光伏技術和風力發電設備製造方面,中國企業已經走在全球前列。此外,電動汽車、電池技術和智能電網等領域也取得了顯著進展。”溫宗國分析,隨着綠色科技產品和服務需求的增長,中國綠色科技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快速增長,成爲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之一。綠色建築、環保設備等市場同樣發展迅猛,帶動了相關企業崛起。

共建“一帶一路”爲中國綠色科技企業發展提供廣闊機遇。

老撾萬象賽色塔低碳示範區、沙特吉贊JIGCC取排水項目、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220兆瓦交流光伏項目、尼日利亞萊基深水港、印尼青山工業園、中非農業技術示範中心……一批共建“一帶一路”綠色低碳標杆項目由中國綠色科技企業參與承建,積極構建綠色價值鏈,帶動當地實現綠色產業轉型,造福相關國家民衆。

根據國際能源署預測,2040年,“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年均新增裝機將超過8000萬千瓦,成爲全球電力增長最快的區域。

溫宗國說,中國綠色科技企業在“出海”過程中,注重可持續發展和履行社會責任。企業在項目開發和運營過程中,積極採用環保技術,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並注重社區建設和社會福利。例如,在非洲一些國家,中國企業不僅建設綠色能源項目,還參與了當地的教育、醫療等公益事業,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得益於數十年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積累的豐富經驗,中國綠色科技企業近年來‘走出去’起點更高。”徐秀軍分析,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技術標準高,“走出去”的都是優勢技術和優勢產能,因此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二是當地屬性強、深度融入當地產業鏈,注重履行相應社會責任,不斷將“走出去”轉化爲“融進去”;三是影響範圍廣,在推動東道國綠色轉型和可持續性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效顯著,並且覆蓋很多民生領域,給當地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受到當地社會廣泛歡迎。

“總體來講,中國綠色科技企業在‘出海’發展過程中,依託技術優勢,注重國際合作和本地化經營,提升品牌影響力,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逐步在全球綠色科技市場佔據重要地位。”溫宗國說,中國綠色科技企業“出海”發展特點非常鮮明,市場佈局日益多樣化,涵蓋了亞洲、非洲、歐洲、北美和拉美等多個地區。爲了更好地適應和服務當地市場,中國綠色科技企業越來越注重本地化經營策略。包括在目標市場設立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和服務網絡,聘用當地員工,並與當地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係。

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近年來,“綠色貿易”一詞在國內外政策文件中多次出現,國際社會對推動綠色貿易達成一定共識。聯合國相關機構政策文件中,綠色貿易主要指環境與貿易協調,《21世紀議程》《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可持續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的報告》《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等文件中,均強調貿易與環境相輔相成、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全球綠色貿易中位居前列。2020年和2021年,中國連續兩年成爲全球第一大綠色貿易經濟體,進出口總額全球佔比13%左右。2022年中國綠色貿易規模居世界第三位,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綠色貿易出口國和第三大進口國,進出口規模穩步增長。2013年至2022年,中國綠色貿易進出口總額從8144.3億美元增至10792.8億美元,10年間增長約32.5%,年均增長率3.2%。同時,綠色貿易規模全球佔比穩步提升,由2013年的9.9%提高至2022年的12.2%。

“中國綠色科技企業是全球製造業綠色化和數智化的重要推動力量,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踐行者。”徐秀軍表示,當前,中國綠色科技企業已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與各國企業已形成了共生共存的利益共同體。中國綠色科技企業的發展打破了發達國家長期主導全球綠色科技的局面,提升了發展中國家的科技話語權,也爲新興大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經驗借鑑。

“中國綠色科技企業發展不僅重塑全球製造業格局,還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溫宗國表示,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合作和市場拓展,中國綠色科技企業爲全球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徐秀軍說,中國綠色科技企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尤其是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等方面的薄弱和落後環節將拉近與全球領先企業之間的距離,從“跟跑”逐步轉向“並跑”,甚至是“領跑”。

“綠色低碳發展正成爲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抓手,這將給相關科技企業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中國綠色科技企業在技術創新、產業應用、商業模式等方面的最新動態值得關注。”溫宗國說,首先,隨着政府和企業在綠色科技領域的研發投入不斷增加,新能源技術(如太陽能、風能、儲能技術)、環保技術(如廢水處理、大氣污染治理)、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等領域將迎來更多利好;其次,更加註重提升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能源效率,更加重視開發和推廣低成本高效率的技術和管理服務;三是循環經濟模式作用增強,廢棄物利用、再生資源回收等循環經濟的相關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將會繼續蓬勃發展,有助於實現降碳減污協同增效的技術將得到充分開發;四是逐漸重視綠色金融服務,進一步健全和活躍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碳交易等綠色金融工具和市場;五是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等環境治理技術和解決方案也是重點發展領域,將釋放更多新的市場機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