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瀋陽日報

競逐“低空之城” 瀋陽加速起飛

——寫在瀋陽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召開之際

競逐新賽道,打造新引擎。5月20日,瀋陽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舉行,擂動全市“低空經濟、展翅高飛”的戰鼓,擘畫了瀋陽低空經濟發展的未來。

當天,來自低空經濟領域的院士專家學者,專業金融機構的代表,瀋陽無人機龍頭企業代表共1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低空經濟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和未來機遇,推動低空經濟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和創新升級,發掘低空空域市場價值,攜手促進瀋陽低空產業高質量發展。

搶抓“風口”

加速競逐“低空之城”

爲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生態,會上,多個涉及產業鏈合作、產業基金、低空經濟重點企業等類型的項目實現現場簽約。

瀋陽產業技術研究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首創證券首正德勝基金、富德生命人壽厚德星雲基金、航投私募管理基金4家單位共同參與的低空經濟創新發展基金正式設立,基金總規模20億元,一期規模5億元;瀋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低空經濟創新研究中心、瀋陽航空航天大學、中航工業沈飛集團有限公司、中航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601研究所)、瀋陽航空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瀋陽盛京金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7家單位共同簽署低空經濟產業生態鏈共建協議,將共同支持低空經濟創新研究中心建設,搭建低空經濟發展服務和資源合作平臺,聚焦低空經濟發展重點任務開展課題研究和項目合作。

(下轉5版)(上接1版,競逐“低空之城” 瀋陽加速起飛)

瀋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瀋陽市將在完全尊重科學、尊重市場的前提下,按照規則先立、場景牽引、市場導向、技術保障、安全第一的思路,不斷完善政策舉措,全鏈條育產業、全領域造場景、全方位強支撐,全力爭創全國低空經濟示範區。“希望推動更多高端平臺、先進技術、重大項目落地瀋陽,向全國示範邁進,向全國先行進發,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更多實際經驗。”

組建中心 打造“瀋陽樣板”

低空經濟是傳統通航產業發展的升級版,是多產業融合發展的新經濟形態,也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典型代表。爲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產業重大問題科學決策水平,瀋陽協調產學研用各方資源成功組建了低空經濟創新研究中心,並在當天會議現場掛牌。依託該研究中心,瀋陽將進一步建設創新型低空空域交通科學管理體系,開展區域低空經濟發展重大課題研究,提升研究成果應用能力和人才培養能力,開展低空經濟研討論壇等相關活動。

瀋陽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邵文龍表示,作爲低空經濟創新研究中心的主體單位,瀋陽產業技術研究院將進一步將低空經濟創新研究中心打造成低空經濟智庫機構,依託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相關機構等戰略性資源,借鑑歐美飛行實踐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在低空政策引導、低空空域管理、航空器製造、多樣化機場起降點飛行營地建設、人才培訓、航空運營、航空器維護保養、金融體系建設、低空保險等八大領域開展頂層設計。“我們還將搭建包括目視飛行航圖、空域劃設、飛行規劃、空中安全保障系統在內的創新型、科學型大衆低空通航交通運輸網絡體系。這套體系將具備多、快、好、省的投資建設特質和高效便捷的應用場景特色,爲國內低空經濟整體規劃發展提供瀋陽經驗,打造低空經濟發展的‘瀋陽樣板’。”

目前,低空經濟創新研究中心已承接了瀋陽市發改委委託的《關於面向城市低空空域安全高效管理使用需求開展繪製低空目視飛行航圖創新研究》重點課題,正在加緊開展區域低空空域劃設、飛行規則制定、繪製目視飛行航圖等方面研究,加快建設大衆低空通航交通運輸網絡體系,構建低空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底座”。

蓄“勢”待發 競逐“低空之城”

作爲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經濟今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積極佈局低空經濟,競逐產業發展新賽道,各地紛紛搶抓機遇。瀋陽也將低空經濟作爲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在研發、製造、配套、服務、人才等方面有明顯優勢,具備良好基礎和條件。

“作爲以製造業起家的工業大市,瀋陽在發展低空經濟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不管是應用場景、產業集聚,還是基礎設施方面,都展現出強大的信心和實力。”中國航空學會低空經濟特聘專家陳偉表示說。

記者從瀋陽市工信局獲悉,瀋陽與西安、成都、哈爾濱並稱我國傳統航空製造四大基地,是國家發改委批准建設的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也是全國唯一具備 300餘名研發人員與國外研發人員共用平臺進行設計併成功進行商用飛機設計的城市。當前,瀋陽航空產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建立起涵蓋軍用飛機及航空發動機整機、民用飛機大部件轉包和零部件製造、通航和無人機整機以及航空運營和維修服務於一體的全產業鏈航空體系,初步形成以瀋陽爲中心的本地航空配套圈,擁有沈飛、黎明、沈飛民機等國內知名主機廠所及相關配套企業110餘戶,直接從事航空產業人員4 萬餘人。

“如果說航空航天產業已成爲瀋陽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那麼低空航空產業及產業鏈有望在航空航天產業雄厚基礎牽引下,快速複製、裂變、成長爲瀋陽經濟發展的又一新引擎。”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航空運輸所低空經濟室主任、研究員馬莉說。

政策護航 助力穩步“高飛”

今年4月,瀋陽印發瀋陽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研究提出了瀋陽市將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加快培育壯大低空經濟產業集羣,打造全國低空經濟發展先行區、集聚區和示範區。

《行動計劃》指出,到2026年低空飛行基礎保障體系基本完善,初步形成研發製造、低空飛行、綜合服務融合發展產業生態。低空飛行器在城市空運、物流配送、應急救援和智慧城市管理等領域綜合服務高效運行,打造10個以上低空經濟應用示範場景。瀋陽市培育低空經濟相關企業突破100家,產業規模達到30億元。

記者從多部門瞭解到,當前,瀋陽市各部門正在緊鑼密鼓制定《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目前,該政策已經進入徵求意見階段,不久將會面向全社會印發。

“近一段時間,瀋陽市各部門對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支持舉措,讓我對未來幾年瀋陽低空經濟的發展充滿信心。中軍翼公司將爭取未來三年內,實現業績指數級增長。”法庫中軍翼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彌表示。

“低空經濟相關政策讓我們企業深受鼓舞,隨着下一步‘低空+’場景在瀋陽陸續開放,我們公司的飛行培訓業務將迎來新一波體驗熱潮。”遼寧銳翔飛行培訓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張樂對記者說。

迎“風”而上 飛向萬億市場

看準“低空經濟”成爲下一個萬億級風口產業,瀋陽搶抓低空經濟戰略機遇,加快推進新質生產力,着力爭創全國低空經濟示範區。目前,瀋陽各類“低空經濟+”多元應用場景正在加速佈局成勢,爲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強勁新動能。

瀋陽航空產業集團會同沈北新區、法庫縣聯合成立瀋陽低空經濟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在瀋陽低空空域劃設、全域低空飛行管理服務、低空飛行應用場景創建等方面推動瀋陽低空經濟快速發展。航空產業集團還會同瀋陽盛京金控和法庫縣政府共同組建瀋陽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基金,基金規模5000萬元,將主要投向產業創新研發、生產製造、運營服務等低空經濟領域優質項目,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航空產業集團關注行業發展方向,聯合601所和沈飛民機與意大利Manta公司就聯合開發新型涵道式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開展洽談,聯合瀋陽航空航天大學開展1噸級無人機飛行平臺研製,積極引進重量級產品。

法庫縣擁有東北地區首個批覆使用的A類通用航空機場,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通用航空、無人機產業集聚區。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法庫已初步形成基礎設施完善,空域條件優越,通航、無人機產業集聚,產業規劃完整的國內一流通航產業園區。建有東北地區唯一的有人機與無人機融合運行管理平臺,是全國唯一擁有應答機編碼的通航機場。法庫已連續舉辦十屆國際飛行大會,是國內首批國際性通航展會,是國內少數專注於通航領域的大型展會,已成長爲展示通航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和航空領域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當前,法庫釐清優勢,謀取勝勢,其通航產業基地正加快發展無人機和通航製造、通航文旅和通航服務三大業態,依託財湖機場基礎設施便利條件,打造以新能源飛機及無人機爲核心的研發生產基地、以特色飛行及科普培訓爲主導的低空旅遊體驗基地、以機場爲節點以及無人機爲輔助的航空物流運輸基地,建成爲國家級通航特色小鎮。

近年來,瀋陽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在瀋陽北部規劃航空航天城,全力打造世界先進、國內一流航空產業集羣。圍繞瀋陽航空航天城建設,沈北新區搶抓低空經濟新賽道,加速推進以無人機爲主的低空經濟發展。沈北新區規劃佈局“一核三基地”(雲漢數字小鎮核心片區,無人裝備創新港、瀋陽先進製造產業園、瀋陽航空航天城無人機產業園),打造低空基礎支撐設施,規劃建設1200米無人機試飛跑道、無人機垂直起降場、起降圍籠、管控設施、通訊設施等基礎設施,制定沈北新區低空空域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建設低空飛行三維立體網格空域圖、低空空域管理與服務中心等,形成低空飛行服務保障管理體系。引育無人機相關企業10餘家,加速培育無人機產業集羣,拓展快遞物流、應急配送、農林植保、飛行表演、無人物流演示、城市交通巡檢、河道巡檢、電力巡檢、高速巡檢等應用場景。

作爲行業新型研發機構,瀋陽產業技術研究院充分發揮科研優勢,深耕低空經濟領域,已提前佈局投資哈工大秦江教授團隊氫能混合動力系統、瀋陽飛行器快速研製技術中心建設、電動飛行器推進系統及控制器技術等多個項目;成立“京沈科創投資聯合體”,培育瀋陽低空經濟產業鏈,把科技強做成企業強、產業強。同時,瀋陽產研院主動對接國家戰略資源,適時設立低空經濟創新研究中心和產業投資平臺公司,一方面與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相關機構深度合作,聯合開展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研究,探索低空經濟科學發展路徑;一方面聯合優質投資機構打造總規模20億元人民幣的低空經濟產業基金。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黃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