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日報

天寧經開區三新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 ——

謀“新”重“質”,區小也有大作爲

□ 本報記者 萬小珍 通訊員 王英傑

謀質量就是謀未來。4月25日,省新能源汽車光儲充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常州天寧經濟開發區成立,賦能常州新能源汽車光儲充產業高質量發展。

天寧是常州主城區,區域面積僅154平方公里,受制於土地資源,發展瓶頸日益凸顯,一度被常州人稱爲“小區”。

“區域面積小,不代表沒有作爲空間。”常州市天寧區委書記許小波認爲,伴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加速演進,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爲代表的三新經濟,資源消耗少、產出效益高,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小區實現大作爲”的最佳路徑。

瞄準一個“新”字,天寧經濟開發區作爲天寧產業發展的主戰場,率先佈局,聚焦“4+3”產業賽道,搶抓新能源發展機遇, 明晰勾勒出以第三代半導體、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太陽能光伏爲代表的“三大新賽道”的重點發展路徑,以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2023年,固立得、三九互娛、中源新能等一批高科技、具有未來感的項目相繼落戶,新增產業鏈企業55家,三新經濟產值突破400億元。

連日來,記者深入天寧經濟開發區的科創園區、企業車間、科研機構,對話產業工人、科研工作者和基層幹部發現,在這裏,傳統產業煥新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相繼落地,新質生產力助力企業不斷迸發澎湃動力。 ▶下轉7版

“不是常規3.2毫米,而是1.6毫米!”常州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車間裏,一片片超薄光伏玻璃自動下線,公司生產總調度倪紅霞隨手拿起一片成品玻璃說。可別小看這一小片玻璃,抗衝擊能力堪比鋼片,一舉讓亞瑪頓成爲國內極少數能大規模批量生產該規格超薄光伏玻璃的廠商之一。

作爲玻璃深加工傳統企業,公司面對着產品迭代頻繁、能耗大、利潤薄的挑戰,要高質量發展必須“自我革新”。在這裏,每箱物料都有“身份證”,二維碼掃一掃便可溯源。車間裏不見操作工人蹤影,全線自動化機械臂,從開始到下線,經歷8道工序,1分鐘內便可出6片產品。“製造”變“智造”,帶來了生產的新模式、精細化管理的新方式,企業生產效率提高了35%,可節約生產和採購成本30%以上。

數字化賦能傳統制造業,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藍博氫能源制氫裝備歷經三次升級換代,實現“瘦身”近一倍。企業自主研發的站內製氫加氫一體機設備,將氫氣的使用成本降低近30%,部分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小型制氫設備目前市場佔有率爲60%—70%,2023年銷售額超1.5億元。企業參與建設了大連中石化加氫站,站內製氫裝置產氫量500Nm^3/h,成爲國內加氫站供氫技術的優秀應用示範。煤礦無人化開採,專精特新“小巨人”常州海圖信息科技研發的煤礦圖像智能分析主板,填補了我國智能礦山在安全監控、風險監測預警等領域智能圖像分析與應用的空白。

構築起全新的創新生態,發揮科技創新的冪數效應。浩萬首創新能源兩輪摩托車行業智能積木工廠,一體化底盤是整車核心母體部件,輪胎、皮帶傳動、前後碟剎、前懸架等部件只需要“拼搭”上去即可。企業自主研發的“IM一體化智能底盤”爲核心構件,以74kW峯值功率、400V高電壓平臺、16.9kW·h的電池容量,實現了2.8秒零百加速、極速可達200km/h、續航300km,以及30分鐘快速充電。企業研發設計的超級電摩城市ADV Senmenti 0一舉摘得被譽爲“全球工業設計奧斯卡”的德國紅點獎。

觀棋,心有全局;落子,精細布局。讓傳統產業在創新升級中實現蝶變,讓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讓未來產業加速到來,在創新湧流的熱土上打開更多的機遇和空間。今年,天寧經濟開發區聚焦“城區經濟新高地、城市發展新空間、產城融合新樣板”目標定位,堅持“有鏈強鏈、缺鏈補鏈、上下延鏈”,積極壯大新興產業,以輕量化、智能化爲主攻方向,精準招引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鼓勵本地企業跨界配套,形成“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的產業生態圈;聚焦第三代半導體、太陽能光伏的產業化佈局,持續深耕設計研發、封裝測試、專用設備等高附加值環節;主動探路氫能和新型儲能、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未來賽道,努力在產業週期循環中提前卡位、搶佔高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