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之才流芳百世,若無諸葛亮,劉備未必能夠穩坐蜀漢,只可惜諸葛亮在世時想盡一切辦法想要一統天下,卻以失敗結尾。

讓人意外的是,很多人認爲諸葛亮也是導致失敗的原因,若不是他執意要斬殺三名蜀漢大將,後期蜀漢未必會到山窮水盡,無將可用的地步。那麼這三位將領究竟是誰呢?揮淚斬將,痛失馬謖

提起諸葛亮斬殺的將領,首先的第一反應自然是馬謖。馬謖跟隨哥哥馬良歸附蜀漢之後,便一直深受諸葛亮的信任賞識。諸葛亮覺得馬謖聰慧機敏,又頗通兵法,是個好苗子。

平時,諸葛亮也時常去找馬謖交談,在切磋的同時,也表現出了對馬謖的厚望。二人的感情,也逐漸升溫,變得親厚起來。

諸葛亮心中一直都規劃着北伐,既然要打仗,那就必須要有將。他認爲繼續培養馬謖,給他成長的機會,有朝一日必定會成爲北伐路上最大的助力。

在下令北伐之前,蜀漢內部出現了問題。南邊的孟獲反了,攘外必先安內,諸葛亮當機立斷,需要先解決蜀漢內部的問題,再去考慮北伐的事。

孟獲雖是叛軍,卻也不是個簡單的人物,帶領的那羣南滿人戰鬥力也並不弱。蜀漢南邊地形複雜,若是強行攻打,蜀軍喫不到什麼好處。就算是將其擊潰,對方也可利用熟悉的地形優勢,休養生息,以待將來再次發動叛亂。

怎麼處理孟獲,成了一件讓諸葛亮頭疼的事,若是能讓他心服口服地歸順,是再好不過的。但他既然起了反心,想要勸降,必然不是簡單的事情。

這時候,馬謖站出來爲諸葛亮分憂了,“對付孟獲這樣的人,一定要攻其心房。”

在馬謖的建議下,諸葛亮派人擒了孟獲七次,又次次放虎歸山,讓孟獲由衷敬佩,帶領南滿人徹底歸降。馬謖這一招,幫諸葛亮解決了心腹大患,諸葛亮自然會更加地器重他。

後來諸葛亮下定決心北伐,開局形勢一片大好,蜀軍長驅直入,攻入了隴西。但魏國也不是喫乾飯的,當即派出了大將張郃,領兵前往街亭。

街亭是重要的要塞,若想乘勝追擊,無論如何這裏都是不能丟的,哪怕是死守,也要起碼守住一個月。當時軍中能用的將領其實還有魏延,可諸葛亮與魏延之間向來有齟齬,諸葛亮便將這件事情交給了馬謖,派馬謖領兵駐守街亭。

在此之前,馬謖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武將,他沒有帶兵上過戰場,擔任的一直都是謀士一類的職務。

眼看諸葛先生如此器重自己,他當着全軍的面立下了軍令狀,“若是不能守住街亭,您就按軍法斬了我。”

可馬謖到底是年輕,且太過自負,沒有前線作戰經驗的他,太過於信任自己,帶兵駐紮在山上,被張郃識破,領兵圍了他所駐紮的地方,斷了他們的糧草補給,包圍着向裏推進。

此次馬謖大敗,不僅丟了街亭,蜀軍傷亡也十分慘重。有軍令狀在前,儘管軍中不少人都爲馬謖求情,諸葛亮還是忍痛下令斬殺了馬謖,自己也以失察的罪名請罪。

年輕的馬謖,尚未真正在戰場上施展拳腳,便永遠失去了機會。其實從馬謖在擒孟獲時的謀略不難看出,他是個有能力的,適合做一個出謀劃策的角色。馬謖的離去,對蜀漢而言,也是不小的損失。

除了馬謖之外,還有一位與劉備沾親帶故的將領,也被賜死,他又犯了什麼事呢?非親生者,不得不斬

此人便是劉封,也是劉備的養子。年紀輕輕就一直跟在劉備身邊,也跟着諸葛亮、關羽打了不少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將。

劉備見自己的這一養子如此驍勇善戰,自然不會虧待了他。而劉封也沒有辜負劉備的期待,在戰場上勢如破竹,令人膽寒。

甚至於曹操都迫於劉封的攻勢,不得不主動撤退,不與其針尖對麥芒。可這樣陣前勇猛的劉封,卻犯了個大錯。

當時關羽因爲低估了呂蒙,導致自己丟掉了荊州,只能從麥城敗走。當時關羽手下只有幾百人了,想要守住根本沒有糧草的麥城,自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關羽立即選擇了求援,劉備當時距離麥城距離過於遠了,沒辦法及時趕到增援。好在關羽還向劉封和孟達求了援助,這倆人的位置距離麥城很近,出兵增援也能及時趕到。

可這二人都沒有出兵增援,劉封是因爲之前與關羽有過私仇。劉備那時候想要立他爲世子,關羽出面反對,後來此事不了了之,他沒拿到世子的稱謂,就一直對關羽耿耿於懷。而孟達又覺得上庸局勢剛穩住,不能貿然出兵。

二人的不增援,最終導致了關羽的慘死,結拜兄弟以這樣的方式離去,讓劉備震怒不已。

犯下過錯的二人,自然是要追責的。孟達本身就因爲劉封的到來,覺得自己不受劉備信任,後續直接叛逃,去了曹魏陣營。

而劉封還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仗着自己有點能力在身,此時的劉封已經變得剛愎自用,託大拿喬。但當時他領兵在外,劉備又顧及二人的父子之情,便也沒有立即對他動手。

可在劉封這樣的人手下討前程,顯然不是件明智的選擇,所以他的部下叛逃了。臨陣叛變,對於軍隊的氣勢會造成巨大的打壓,東三郡被曹操順利拿下,而劉封也再無當日之氣勢,宛如喪家之犬一般逃回了成都。

雖然在戰場上撿回了一條命,但他要面臨的還有軍法的處置。劉備痛恨極了劉封的所作所爲,按規矩劉封也是非死不可的,可劉備心裏過不去那道坎,他一直覺得二人之間的情誼難能可貴。最後還是諸葛亮前去勸誡劉備,“畢竟不是親生的,若是今日不除,日後難免會再生禍端。”

諸葛亮這話,算是點醒了劉備,現如今他膝下可不是沒有兒子,若是繼續放任劉封掌權,那麼將來劉封的存在,必然會威脅到自己親兒子劉禪的地位。

又想起自己的結拜兄弟,也是因爲劉封的過錯殞命,劉備痛定思痛,狠下了心,下令斬殺了劉封。而蜀漢也因此失去了一位能夠在前線驍勇善戰的將領。

這前兩位都是諸葛亮在世之時,直接或間接由他斬殺的,但這第三位卻是諸葛亮去世之後,仍然將其算計進去了的,這第三位將領又是誰呢?生時設計,大將殞命

這最後的一位將領,便是魏延。魏延多次易主,所以經常又人懷疑他別有用心,但他自從跟隨了劉備之後,心裏便只有蜀漢,爲蜀漢也一直是盡心盡力。

他才能出衆,是不可多得得一名將領。但他的作戰方式,與諸葛亮之間常有出入。他向諸葛亮要了五千精兵,像他保證自己能夠拿下子午谷。

但他這樣冒進,卻不是諸葛亮的風格,諸葛亮便拒絕了他的請求,看在魏延看來,這諸葛亮就是膽小,不但不能理解他的作戰方案,還不信任他。

除此之外,魏延還與楊儀之間水火不相容,兩人經常當着面就吵起來,誰也不讓誰。每到這時候,都需要諸葛亮出馬來調節。

但諸葛亮老了,第五次北伐失敗後,諸葛亮重病,知曉自己時日無多,除了給劉禪留下了《出師表》之外,還單獨找了楊儀等人商量他去世之後,蜀軍的部署。

諸葛亮擔心魏延在軍中的權勢過大,很可能違抗軍令。事實也確實如此,諸葛亮離世前給定的戰略是撤退,而魏延還想要繼續向北進攻,於是乎便順勢算計了魏延,哄騙他說此事還要回去跟衆將領商議,實際上是把魏延單獨留了下來。

後知後覺的魏延大怒,帶兵回到漢中,直接與楊儀之間爆發了激烈的衝突,互相指責對方是亂臣賊子。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時候劉禪的決定就很重要,而劉禪有一點好處,就是完全聽相父,也就是諸葛亮的安排,諸葛亮讓他信任誰,他就信任誰。

這時候董允、蔣琬,這些諸葛亮讓他信任的人都出來爲楊儀作保,劉禪自然也是站在了楊儀這邊。魏延得知這一消息後十分氣憤,想要帶兵與楊儀直接對抗。

但魏延手下的兵,都覺得魏延不聽命令,現在還要帶着他們造反,自然是不幹了。他的軍隊直接潰散,失去了強有力的作戰能力。

而魏延則一直被楊儀派人追殺,甚至還對他的家人也下了死手,魏延最終悽慘而死。臨死之前魏延也沒有想明白,諸葛亮爲何非要在自己離世之前,專門來設計他。

雖說出發點是爲了蜀漢的設計,但不得不承認,失去了這三名死在諸葛亮手下的將領,蜀漢作戰能力一落千丈。

別說重新北伐,就連守住蜀漢的江山都變得十分困難。或許功過並存,纔是對諸葛亮最好的評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