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小区怎么改 居民说了算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老旧小区改造“按需定制” □本报记者 郑学良 通讯员 李珍

绿色围挡标准规范、安全标识直观醒目、施工材料堆放整齐,工人师傅们头戴安全帽,转运砂石、填埋管沟、焊接铝合金框架……

5月16日,记者走进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新华西路办事处呼运A区老旧小区改造现场,看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井然有序的施工场景。

“除个别施工区域外,开挖的地方设置了围挡和警示牌,都是上班时间干活,对我们影响不大。”居民王心俊告诉记者,“一直盼着小区能够改造,大家都期待看到小区改造后的样子。”

基础设施老化、楼梯道路破旧、各种建筑物杂乱无章,生活环境差,安全隐患风险较大……这些老旧小区常见问题,不仅成为居民的一桩闹心事,也是城市发展及社区治理的一大心病。

“今年,回民区计划对辖区建成时间较早、失修失管严重、配套基础设施老化、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45个老旧小区进行提升改造。一共划分36个标段,包括居民楼297栋,建筑面积约117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4万户。目前,已有44个小区开始施工。”回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老旧小区项目负责人云乌力吉介绍说,老旧小区改造内容主要涉及飞线入地、供热管道、供水管道、污水管道、排水管道、楼道腻子、屋面防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时,探索引入智慧化管理手段,增加门禁设施、增设充电桩,统一施划、扩建停车位,对人行步道、小区绿化等进行修葺提升,给居民打造一个整洁优美、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小区怎么改、怎么建、怎么管,让居民说了算。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回民区坚持个性化、人性化原则,为最大程度满足老旧小区居民的改造意愿,创新推出了“按需定制”改造模式。

“公共活动空间不足,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建议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和健身器材;小区部分外墙面脱落,路面坑洼破损,绿化带杂乱无章,车辆停放无序,建议进一步改善;小区内缺少运动场地和设备,建议增添健身场地、健身器材……”

“缺什么就补什么,居民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

在老旧小区改造前期工作中,回民区坚持“一小区一方案”原则,在政府规定改造内容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居民代表大会、楼栋长会议、征询会,就改造内容、形式等各个环节充分征求居民意见,鼓励居民参与改造方案制定、参与全过程监督和后续管理。

为了让居民了解改造的具体内容和预期效果,还在社区显眼的位置张贴了改造内容说明、主要工程说明、预期成果以及效果图等。

■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

此外,为确保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施工单位进场后,在严把安全和质量关的同时,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及时清运建筑渣土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居民的影响。

“今年,我居住的小区也被列入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在征求居民意见的时候,我提出了能否在小区公共区域修建一个凉亭,这样我们这些老年人下楼散步时就能有个地方坐一坐,没想到真的被采纳了。”在回民区攸攸板新村小区居住的张秋萍笑着说,想想改造后环境优美的小花园、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像海绵一样会“呼吸”的道路,像是住进了一个新小区,原本想换房子不换了。

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从“千篇一律”到“按需定制”,回民区老旧小区改造让群众收获了满满幸福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