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史学界认定的南宋的灭亡时间为公元1279年,也就是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失败后,陆秀夫背小皇帝赵昺跳海殉国,这才标志着南宋的最终灭亡。

崖山海战

但实际上,早在公元1276年,元朝军队兵临南宋都城临安时(名义上的国都还是汴梁,临安只是行在),宋理宗的皇后谢道清,就已经带着孙子,也就是小皇帝宋恭帝赵㬎,向元军统帅伯颜投降了。

临安投降

正常来说,国都被攻占并再也没有收回,就已经可以宣告这个王朝灭亡了。远的不说,就比如元朝,公元1368年,明军攻破元大都,标志着元朝灭亡,此后北元包括再后来的蒙古政权,不再算在元朝国祚之内。

徐达攻入元大都

再比如明朝,公元1644年,闯军攻入北京,崇祯自缢煤山,标志着明朝灭亡,此后南明诸政权,也不再算在明朝国祚之内。

闯军攻入北京

那为什么南宋搞特殊,把后面三年的流亡小朝廷,也算在整个宋朝国祚之内呢?

其实前朝怎么样,往往是后朝的态度决定的。也就是说,南宋灭亡于1279年而不是1276年,其实是元朝的一种认可,而不是他自己搞特殊。

忽必烈

这里淮下书生不得不夸一下忽必烈,太皇太后谢道清带着宋恭帝赵㬎投降后,忽必烈还下诏,北上皇族“免系颈牵羊”,也就是不要你行牵羊礼了。投降归投降,我不再进一步侮辱你!这与金国让徽钦二帝行牵羊礼相对比,就能看出忽必烈的政治高明之处。

忽必烈免除牵羊礼

这是对上,对下也没有过分地采取民族压迫政策,比如没有要求臣民剃发易服。所以说元世祖忽必烈还是很厉害的!

言归正传,元朝对于灭宋态度决绝,不完全灭掉宋朝誓不罢休。因此,对于宋恭帝之后打着宋朝旗号的宋端宗赵昰和宋幼帝赵昺,一定要完全灭掉或者迫使投降,才算真正灭宋。

宋端宗赵昰和宋幼帝赵昺

当元军在崖山彻底灭宋之后,元朝自然大大方方地承认宋被我在崖山灭了。最直接的证明,就是那句话“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张弘范的态度,其实也是元廷的态度!也就是认为崖山之战后,宋朝才真正灭亡。

张弘范

后来脱脱修《宋史》,宋端宗赵昰、宋幼帝赵昺,和宋恭帝赵㬎一起,还是放在了帝王本纪里。虽然称呼上不是什么宗什么帝,只是叫做瀛国公二王附,但其实已经足以说明,元廷还是认可他们能够代表宋朝的。

瀛国公二王附

所以后朝对前朝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不过据说历史教科书已经把南宋灭亡时间改成1276年了,我想说的是,元朝都敢承认宋朝灭亡于1279年,怎么你们反而不敢了?还是说怕崖山海战十万军民跳海殉国的华夏精神过于震撼人心呢?

陆秀夫背小皇帝跳海殉国

再说说南明,有人要问了,南明时间比南宋流亡小朝廷还长,为什么不算在明朝国祚里呢?

同样的,还是后朝的态度决定的。毕竟咱大清入关是打着为君父崇祯报仇的旗号,自己把自己当成了明朝的继承人,那你明朝必须亡于1644年,南明必须和明朝一刀切,否则咱大清不就不合法了吗?

南明

当然了,咱大清打着为君父报仇的旗号,也丝毫不影响他狂砍君父的儿女和子民,然后再搞搞剃发易服什么的。相比于元朝灭宋的大大方方、轰轰烈烈,咱大清似乎有那么些许猥琐。

蒙古征服者

毕竟大元在世界上东征西讨、摧枯拉朽,有绝对的军事实力,你可以理解为有实力的自大,而咱大清入关,更多的是偶然性掩盖下的自卑。你们觉得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