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西海都市報

5月16日,年智尖措的妻子在製作皮具。

西海全媒體記者 蘆舜 文/圖

“這次裝修後,我就能擴大生產了。”5月16日,站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瑪央廣場的自家小店裝修現場,年智尖措高興地說。

年智尖措是一名純手工製作皮具用品的95後藏族藝人,他的小店能提前實現店面改造、提質擴產,得益於瑪沁縣“小店計劃”項目的實施。

把愛好變爲創業項目

從小看爺爺製作皮具,年智尖措耳濡目染,越來越喜歡製作皮具這門技藝。長大後,年智尖措不斷提升技藝,從設計到裁剪、製作都獨立完成。職校畢業後,他回家鄉瑪沁縣工作,業餘時間依舊喜歡手工製作獨屬於自己的皮具用品。由於他製作的藏式小揹包、鑰匙鏈、卡包等物件工藝精湛,款式新穎,有時尚感,受到朋友們的關注和追捧,這讓年智尖措有了創業的想法。

4年前,23歲的年智尖措開始創業,他希望用自學的製作皮具手藝,打開通向美好生活的通道。他不斷在款式設計、產品質量、服務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在本地行業做到最好。由於設計大氣時尚、製作精美,好產品有了好口碑,他的訂單也越來越多。

前兩年,年智尖措忙不過來,妻子洛桑卓瑪辭職給他幫忙,成爲他的第一個徒弟。他嚴厲教學,爲妻子無數遍糾錯,不到兩年時間,洛桑卓瑪從門外漢變成了手工皮具師傅。有了得力助手,小店的生意越發紅火。

純手工製作皮具需要時間,做好一件質量上乘的物品,需要更多時間和精力。爲保障信譽,年智尖措拒絕了不少大訂單。

“朋友定製了皮質筆筒、皮包等產品,帶到杭州、廣州很受歡迎,回來後要求大量供貨,可我們兩人目前完成日常小訂單都忙不過來,更不敢接大訂單。”他的訂單記錄裏,現在還有20多個預約訂單。

一場“及時雨”突破發展瓶頸

小店急需擴大規模,添置工具,增加人員,可年智尖措苦於沒有資金擴大生產。

此時,瑪沁縣正在積極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以“友好之城”待“有爲青年”。

今年3月,年智尖措的“簡逸生活”小店接待了一批特殊來訪者,他們進店聽他介紹產品設計理念、製作方式,參觀商品,瞭解發展願景,連聲稱讚做得不錯後便離開了。幾天後,年智尖措接到一通讓他驚喜的電話:他的小店獲得了參加上海援青項目“小店計劃”的機會。如果被選中,他能得到資金和政策支持,可以改造店面,推動發展。

年智尖措積極準備申請材料,最終入選“小店計劃”。4月底,他參加了瑪沁縣助農消費幫扶提振項目即“小店計劃”簽約儀式,如今店面正在緊張裝修中。他說,自己不僅得到資金支持,添置了工具,還到上海蔘加了交流培訓,增長了見識,他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2023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團縣委對接上海援青工作小組,爲青年創業小店爭取實施瑪沁縣助農消費幫扶提振項目,即“小店計劃”。年智尖措的簡逸生活館、瑪沁山下咖啡等6家小店獲得項目支持。

計劃實施後,年智尖措對店鋪從外立面風格實施改造,提升內部設施設備,計劃內部打造成集直播、地方文化特色展示爲一體的交流體驗場所。

“店鋪改造完成後,我在製作時,等待的顧客就能享受休閒時光,我也能增加一筆收入。”年智尖措高興地計劃着增加服務內容。

小店旺,則民生興。如何讓潛力小店發展壯大,充滿新活力?瑪沁縣當好小店發展的“規劃師”和助推器,讓這些微型經營主體成爲衆多年輕人創業和施展才華的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