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青海日報

棒球“意味”

秦 睿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有一羣棒球少年。他們像是從青藏高原來的自由而新鮮的風。黝黑的皮膚,帥氣的球服,迎着太陽,從奔跑在草原到奔跑在球場,從投石子到投白球,從大山到都市……在一幕幕對比鮮明的畫面中,我們能夠讀出層次豐富的意味,不僅體現着爲少數民族孩子開展特色教育的成效,也飽含着更多啓示。

人們可能想不到,在中國如此小衆、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才活躍的運動,怎麼會和這些高原牧區的少數民族孩子有關。也許是偶然,這些生活在巍峨羣山褶皺裏的孩子被看到了,他們在牧場拋石子的動作和臂力被發現了,手裏的石子就變成了一枚小小的白球。可這枚小小白球和其他“新鮮事物”不太一樣,它如同一顆小小種子被交付在一雙雙小手中,萌發一個個新的關於人生的夢想,開啓了一種在大山裏從未有過的人生體會。

白球劃過一條優美曲線,命運的軌跡也不再一樣。在一次有32支隊伍的全國性比賽中,來自海南州的球隊在揭幕戰以20:0的大比分擊敗對手,驚豔了全場。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讓家長打消了顧慮,越來越多的孩子來到了球隊,海南州棒球教育從高中延伸至初中和小學。從土操場到專業場地,從對比賽規則越來越熟悉到眼界越來越開闊,從梯隊越來越完善到協會成立,從以特長生身份進入著名高等學府到通過職業隊伍的考察……所有這些經歷,一點點畫出了夢想的樣子。

少年成長爲青年,走出大山,走進大學,成爲職業棒球運動員,盼望爲國家隊效力,是人生蛻變的外顯。身體素質的提升,意志力和爆發力的錘鍊,團隊精神與自律意識的塑造,是棒球給這些孩子更好的禮物。正因爲扶志,讓這些孩子能夠面對和克服生活的困難,自立於世。擋在眼前又大又高的山,已不再令人畏懼。

海拔3300米的高原上,孩子們在投入地訓練。棒球在這裏意味着,人生不設限。山再高,擋不住心的嚮往,壯闊的這片土地,容得下人生更加遼闊的可能,這也是教育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