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2767对新人迈进婚姻殿堂 8对新人感受唐韵国潮集体婚礼

“520”洋溢婚俗新风尚

昨天上午,西城区婚姻登记处提前开门,图为第一对新人登记领证。 本报记者 安旭东摄

昨天,琉璃厂西街唐韵集体婚礼举行,8对新人在传统仪式中圆满礼成。 本报记者 安旭东摄

本报记者 王琪鹏

昨天是“520”,全市各婚登部门迎来一波结婚登记高峰。据市民政局统计,昨天全市婚姻登记2767对。

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文明婚俗新风,西城区民政局联动椿树街道组织了一场别具仪式感的唐韵国潮集体婚礼。8对新人身穿唐式礼服,在古香古色的安徽会馆步入婚姻殿堂。

“网红婚登处”开放两大厅

昨天一大早,西城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门前,不少新人早早就开始了甜蜜等待。8点30分,第一对新人笑容满面地走进婚登中心,像走红毯一样跟工作人员挥手致意。新郎小张有点激动地说,为了这一天,新娘特意做了头发,他们还请来了跟拍摄影师,记录下这重要的时刻。

这颇具纪念意义的“第一对”,还是一对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的新人。新郎小张来自甘肃,新娘小吴来自海南,二人同在北京工作,就选择在北京领证。“回家办理登记太远了,现在用居住证就可以预约在北京登记,很方便。”

谈到将来婚礼的安排,小两口都表示:自己才是婚礼的主角,希望婚礼是一种松弛、轻松的氛围,简约而温馨。不希望大操大办。

西城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毗邻琉璃厂文化街,被誉为“网红婚登处”,办理婚姻登记的人数历来在全市各区名列前茅。为满足新人需求,该中心昨天特地开放两个颁证大厅,同时在大栅栏街道护国观音寺、椿树街道百姓文化之家设立两处颁证点,供新人拍照留念。西城婚登还推出文创产品国潮婚书和婚龄印章,通过年轻人喜欢的“打卡盖章”这一形式,倡导文明婚俗,弘扬时代新风。

贴心老字号打造“四件套”

“珠帘绣幕蔼祥烟,合卺嘉盟缔百年。”在位于琉璃厂西街的安徽会馆,一场主题为“遇见人生之喜”的唐韵集体婚礼隆重举行。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安徽会馆戏楼内,身着圆领红袍和齐胸襦裙的新郎新娘惊艳亮相。在“司礼官”主持下,新郎为新娘戴上簪子,新人在婚书上签名落印,以示“永结同心”。

集体婚礼现场,四家老字号还联合发布了结婚“新四件套”。这套洋溢着国潮风的“新四件套”包括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戴月轩的毛笔、宏宝堂的婚书和印章、一得阁的印泥,寓意爱情“永不褪色”。

“这场集体婚礼非常有仪式感,也让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传统文化。”张翼飞和武昊是一对“95后”新人,这场独特的中式集体婚礼,让两人都非常欢喜。“这样的婚礼不铺张浪费,又饱含美好寓意,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集体婚礼仪式最后,一对结婚60年的“钻石婚”老人在工作人员搀扶下,来到现场为新人送上祝福:“婚姻就像老北京酸梅汤,酸酸甜甜。你们即将步入新的生活,要多看看对方的长处,包容对方的缺点,这样才能安稳地携手一生。”

链接

“521”预约婚登突破3000对

在“520”“521”婚登高峰期,各区婚登部门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活动,让文明简约的婚俗新风深入人心。据市民政局统计,“520”全市婚姻登记2767对,“521”预约登记数量突破了3000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