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青海日報

近年來,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爲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切實打響“七彩農業”名片,現代農業成爲村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有力助推鄉村振興。

互助縣充分依託海拔高、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氣候冷涼等優勢,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全國鄉村振興示範縣”爲契機,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產業發展的模式,積極培育菜薹、蠶豆、荷蘭豆、馬鈴薯、油菜籽等高原冷涼蔬菜,打造“四萬雙百”高原冷涼蔬菜種植基地6個,採取統一供應良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控、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機械作業、集中流轉農民耕地的“六統一”措施,全面推廣種植高原冷涼蔬菜,年產值達8000多萬元,高原冷涼蔬菜走出了標準化、規模化、特色化發展之路。2023年,在全省率先直供粵港澳大灣區,銷售渠道更加多元,發展底氣更加充足,成爲帶動民衆增收致富的“大產業”。另外,互助縣通過整合資源、抱團發展的思路,持續推行“強村帶弱村”和“梯隊管理法”,助推全縣294個行政村依託“七彩農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農民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美好。

(互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