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陽泉日報

【新時代 新徵程 新偉業——鄉村行·看振興】

“紅綠”雙引擎激發鄉村振興動力

——平定縣東回鎮娘娘廟村的發展故事

初夏,平定縣東回鎮娘娘廟村綠意盎然,山坡上綠樹成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娘娘廟村不僅自然風光秀美,還是一處承載着厚重歷史的“紅色地標”。作爲當年平東縣抗日政府所在地,這裏見證了無數革命先烈爲民族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歲月流轉,紅色記憶歷久彌新。

近年來,娘娘廟村的幹部羣衆致力於保護和傳承紅色文化,整修了多處革命舊址,建設平東抗日根據地紀念館。2019年,平東抗日根據地紀念館開館,成爲娘娘廟村發展紅色旅遊的新起點。發展紅色旅遊的同時,娘娘廟村堅持植樹造林,讓荒山變爲“綠洲”。如今的娘娘廟村,“紅”與“綠”交織,繪就了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平東抗日根據地紀念館前的院子裏,有一組銅色雕像,展現了當年抗日軍民的昂揚鬥志。紀念館內設有民族危難平東負重、著名戰役鼓舞士氣、革命烈士彪炳千秋等主題展,展出了衆多珍貴圖文資料和歷史實物。“紀念館是緬懷革命先烈、銘記抗日曆史的場所,也是教育後人、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基地。這些年,我們一直在豐富紀念館的展陳內容,完善展覽主題,好讓遊客深入瞭解那段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娘娘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崔建軍說。

娘娘廟村的紅色文化底蘊深厚。1947年,娘娘廟村青年抗日先鋒隊隊長李旦孩爲掩護戰友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逼供,他寧死不屈,最終英勇犧牲。李旦孩的革命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如今,娘娘廟村每年有不少青年報名參軍,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色精神。

村幹部深知,要想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不僅要深耕“紅色沃土”,還要寫好“綠色文章”。在崔建軍的帶領下,娘娘廟村成立了平定縣興源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採取輪作休耕制度,每塊地連續耕種兩年後休耕一年再種,這樣既有利於耕地“休養生息”,也保證了農作物的品質。

除了種植農作物,平定縣興源種植專業合作社還承攬荒山造林工程,積極開展生態修復與環境美化工作。合作社成員在荒山上栽植適宜本地生長的樹種,爲娘娘廟村及周邊區域築起了一道堅固的綠色屏障。“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村裏的綠化覆蓋率增加了,生態環境改善了,過來遊玩的遊客也明顯多了。”崔建軍說。

崔建軍表示,未來,娘娘廟村會堅持“紅色引領 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挖掘紅色旅遊資源,不斷推動生態建設,將紅色文化的精神價值和綠色發展的生態優勢轉化爲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將娘娘廟村打造成一個集紅色旅遊、綠色農業、生態觀光於一體的美麗鄉村,讓這裏的綠水青山真正成爲造福村民的金山銀山。”崔建軍說。侯大旺 趙瑞 李智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