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夏夜長

文/安星

從村口的斜坡走下來,便是一叢翠竹,穿過彎彎曲曲的石板路,便看到一所房子,鏤空雕花的圍欄繞着小院,中間是一塊光溜的壩子。傍晚,當天邊那一絲玫瑰紅沉下山頭,暮色便拉開了序幕,羣山,房子,田野便漸漸模糊起來。晚風也帶着絲絲涼意,輕輕地撫摸着燥熱了一天的大地。

廣袤的天際,羣星伴着月光閃亮登場。在柔柔的月光下,小小的院子總是被鍍上一層好看的色澤,跟着皂莢樹晃動的影子,更像是飛翔的形狀。平平無奇的院落,乾燥的夏天,還有那一縷漫不經心的風,常常讓我凝神回眸,定格成一幅美好而溫馨的畫面,直擊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童年的夜晚,被熱浪席捲了一天的大人們,總是會手拿一把蒲扇,端一根小木凳或者擡出一張涼牀,在自家的院壩,或是在村口納涼、閒聊。

當一縷調皮的風溜進家門時,總能讓我心生歡喜。我們幾個孩子相約溜出家門,沿着細碎的月影走上村頭的大壩子,路邊的石子和沙粒都亮着,村裏的大黃狗搖晃着尾巴,適時叫幾聲,帶着幾分慵懶。我們總是圍着會講故事的老人,帶着一份欣喜和神往,伴着田裏的蛙聲和蟲鳴,那些神話和鬼魅,在往後的許多年裏,漸漸生長成一種眷戀。

有時候,我們又會很調皮,拿着玻璃瓶,匍匐在路邊的草叢裏,扒開一簇草,將幾隻小小蟋蟀扣押其中,讓它們無處可逃。那時的幸福和快樂是那麼簡單純粹,只要捕捉到,笑聲便流淌出來了。

最快樂的,莫過於追趕螢火蟲了。田野裏,矮牆邊,草垛上,佈滿了它們閃閃爍爍的身影。我們用一個透明的布袋將它們裝進去,自然而成一個小燈籠,提着小燈籠穿過一條條黑漆漆的小巷,跑到村裏的小山頭。我們重複着“老鷹捉小雞”“丟手絹”的遊戲。那樣的時刻,離夜空那麼近,周圍積滿了月光,婆娑的樹影,那麼輕柔地落在我們瘦小的肩膀上。碎鑽一樣的星星肆意散落,如同美好的誓言正在悄悄綻放。不知何時,一陣奔跑的風漫過來了,混着泥土的氣息,涼爽而溫暖,拭乾額上細細密密的汗珠,捲起翻飛的衣角。我們仰着頭,數星星,突然就凝神某一顆,對着它怔忪很久,開始浮想聯翩。要是自己也是一顆星星,又該有着怎樣的奇蹟?

有人說,螢火蟲是星星流的汗,有人說,螢火蟲是星星下的蛋。我們爭着,嚷着,笑着,打成一團。實在累了,就躺在草叢裏,任由草葉尖在裸露的手臂上滑動。直到近半夜,有絲絲涼意襲來,玩夠了,各家的呼喚聲響起,我們才裹着一身泥,披着一身星光往回走。

有時候會覺得,我現在回憶的往事,就像是那一顆顆星星點亮我幽幽的心情。那樣的笑臉,伴着盛夏的風,在月光下靜靜綻放,把往後的歲月都充盈得完整而溫情。

那就是我的童年,跟着晚風,數着星星,小小的身影,在月光下蘊藏眷戀。那時候,很流行一首老歌《星星點燈》,很契合當時的場景。我們總是跟着哼:“星星點燈,照亮我的家門,星星點燈,讓迷失的孩子找到來時的路,星星點燈,照亮我的前程,用一點光 溫暖孩子的心……”那時候也沒有什麼宏大的夢想,只是單純的喜歡,單純的快樂,簡單的陪伴。如此,而已。

一場猝不及防的雨,把我們困在大壩子上,天色越來越晚,村裏的燈挨家挨戶地熄滅了。漸漸地,到處都是濛濛的一片,雨水洗去山林與樹葉的對話,連同那幾只飛鳥也銷聲匿跡。房檐上的水珠拼命地滴滴答答,流進彎彎的池塘,枕着一池的蛙鳴入眠。我們飛快地往回走,田裏的莊稼也睡了,土路上只留下一串串深淺不一的腳印。倏地,便響起了奶奶的呼喚:“下雨啦,回家了。”然後我便鑽進那大大的斗笠中,在奶奶的擁護下回家。

那樣熟悉的場景,那些恬淡而美好的日子,那些我所熱愛的種種,彷彿只是一個剎那,都融在回憶裏,凝結成淡淡的鄉愁,在回望中濡溼我的眼眸。

作者簡介:安星,本名羅星星,重慶市南岸區作協會員,有作品散見於《中國校園文學》《當代青年》《愛人》《遼寧青年》《四川日報》《重慶晨報》等刊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