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來賓日報

“紅領巾講解員”何孜同: 在博物館裏講“活”紅色歷史

■晚刊記者 鄧齊河 文/圖

“現在由我帶大家瞭解天馬運輸行的前世今生。”5月18日正逢國際博物館日,在市博物館的國防教育展廳裏,來賓市祥和小學學生何孜同身姿端正,用堅定的話語向市民講述崢嶸歲月流傳下來的紅色傳奇。

作爲一名“紅領巾講解員”,10歲的何孜同積極參加紅色探訪及志願講解活動,先後榮獲廣西“紅領巾獎章”四星獎章和來賓市少先隊禮儀風采展示大賽一等獎、紅領巾講解員大賽一等獎等,並獲評興賓區“三好學生”。

“每當我走進市博物館的革命歷史展廳,穿梭在一件件承載着革命故事的展品之間,我都能深刻地體會到那段血與火的歷史,也更加明白革命先烈們的偉大與不易。”何孜同說,2022年,他參加了市博物館組織的“紅領巾講解員”培訓活動,在老師的培訓和指導下,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考覈,正式成爲一名“紅領巾講解員”。兩年來,他參加的紅色探訪及志願講解活動累計20餘場次。

在學校,何孜同還擔任大隊委、“紅領巾”廣播員及活動主持人等多重角色,多次主持主題隊課。其中,他主持的“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隊課曾在“學習強國”App、中國教育新聞網、廣西少先隊相關平臺等媒體上展播。

“作爲講解員,我應該學好文物知識、把文物故事講‘活’,能夠把自己在博物館掌握的知識傳播給他人,我感到很自豪。”何孜同告訴記者,爲了做好講解,他主動查閱文物的相關資料,詳細瞭解其歷史背景、用途等,確保知識掌握的準確性;在講解革命歷史文物時,他力求用簡單的語言讓別人聽懂自己講述的內容。特別是爲了講述天馬運輸行的相關歷史時,他曾兩次實地探訪,身臨其境體會革命先輩的艱苦卓絕,使得講解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

如今,何孜同已經可以自信地面對觀衆,熟練介紹市博物館國防教育展廳裏展示的大部分革命歷史,落落大方的表現,贏得衆多來訪市民的稱讚。

圖爲何孜同向參觀者講解革命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