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許盈

上週五,房地產新政正式發佈,該行業如今成爲機構最關注的板塊之一。

據瞭解,在新政出臺前幾天,市場對政策的出臺就有強烈預期。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近日多隻房地產、建材、建築板塊個股獲得機構調研。數據顯示,上週超60家機構對8家前述相關板塊個股進行調研。與此同時,機構撰寫的涉房類研報數量出現“井噴”。

多隻地產股獲調研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過去一週(5月14至5月19日),包括蘇寧環球、城投控股在內的地產股,接受機構調研。

5月16日,城投控股接受海通證券華泰證券等7家機構的調研,城投控股主營地產開發、運營及金融業務。城投控股的房地產項目以上海市內爲主,關注上海中心城區、“五大新城”、“長三角一體化”等機會。機構在調研中關注焦點在於,城投控股地產項目銷售節奏、計提減值情況、項目結算情況、發行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條件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城投控股5月17日、5月20日兩個交易日連續漲停,5月以來漲幅高達34.44%。

蘇寧環球在5月15日接受中泰證券、申萬宏源證券等4家機構的調研。據悉,蘇寧環球主營業務爲房地產開發,同時在醫療美容、酒店等業務方面有所佈局。公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21.13億元,歸母淨利潤1.82億元,2023年底資產負債率僅爲35.29%,扣除合同負債後資產負債率僅30.48%,爲歷史最低水平。

蘇寧環球在調研中介紹,公司地產業務的土地成本較低,土儲較爲充足,土儲總建面約170多萬平方米,待開發土儲大部分位於南京江北新區;正在開發銷售項目和待開發項目合計超過數百億元貨值;在售項目榮錦瑞府、濱江雅園預售情況穩居區域銷售前列。

建築建材板塊

成“香餑餑”

與此同時,與地產相關的建築、建材板塊也成了“香餑餑”。包括偉星新材、蒙娜麗莎、西部建設、浙江交科、瑞泰科技、鴻路鋼構、東華科技等個股近期也吸引了大批機構的調研。

偉星新材近期被機構“踏破門檻”,在5月14日、16日、17日分別接待了三批機構調研,其中包括廣發證券、華安證券等券商,以及富達基金、城堡(Citadel LLC)、花旗等大批外資機構。機構調研中關注的焦點包括公司零售、工程業務銷售情況、存貨規模、零售市場需求、提高分紅率等內容。

偉星新材在調研中表示,近期零售市場需求基本延續了2023年第四季度疲弱低迷的情況,總體變化不大。公司還提到,裝修需求與經濟景氣度的關聯度更大。當前環境下,剛性需求和高端住宅裝修受到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改善性需求受經濟景氣度下行和消費信心不足等影響被持續抑制,未來隨着經濟景氣度的回升,改善性需求也會逐步釋放出來。

5月17日,蒙娜麗莎接受浙商證券、國融證券等多家機構調研,機構關注焦點在於公司與地產商合作模式,地產行業政策對建材行業影響等方面。

蒙娜麗莎在調研中表示,房地產行業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存量房規模龐大,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土拍、投資、新開工、銷售等要素都在調整回落,2023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些利好房地產的政策,但消費者信心恢復可能仍需要時間,公司也在持續關注有關需求變化情況。

西部建設也在5月16日接受天風證券、中銀證券等多家機構的調研。西部建設在調研中表示,公司近年來持續完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市場佈局,2023年公司在以上區域新增混凝土生產基層站點16個,並首次進入東莞、中山等5個前期佈局盲點城市。

西部建設還表示,公司積極推動業務結構轉型,持續擴大基建業務佔比,攻堅城市外基礎設施項目承接,持續發力市政道路、公路、地鐵、機場等交通領域,關注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政府重點投資領域。

地產行業研報“井噴”

5月17日,全國切實做好保交房工作視頻會議召開,隨後央行、金融監管總局發佈三大地產需求端放鬆政策,包括降低最低首付比例、取消房貸利率政策下限、以及調降公積金貸款利率等。

自上週以來,地產行業成爲券商研報最熱話題,地產行業的策略、行業研究及個股研報在近日“井噴”。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5月16日至5月20日,短短5天時間,各券商、期貨公司發佈的地產相關研報多達330篇。

中信證券認爲,地產政策在繼續守住保交房底線的基礎上,將圍繞“消化存量、優化增量”持續發力,推動需求釋放和行業信心修復。

華泰證券宏觀首席經濟學家易峘認爲,首付比例下調對剩下的幾個首付比例仍高於全國最低限制的城市邊際影響更大。此外,公積金和房貸利率下調將一步引導整體融資成本下降。她還強調,目前地產市場更重要的“再平衡”力量,是市場自身供需和價格的調整、出清過程。鑑於目前地產去槓桿週期可能已經進入下半場,本輪政策“組合拳”的邊際效果有望優於此前數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