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通訊員 高樂樂 陳武軍

時下,走進臨洮縣漫窪鄉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日光溫室,馬鈴薯生機盎然,移動式自動噴灌機正緩緩進行水肥一體化作業,馬鈴薯種苗舒展着綠色的枝葉。

“截至目前,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已累計生產隴薯等優質馬鈴薯原原種201萬粒,實現淨利潤52.4萬元,帶動10個村集體實現經濟收入25.5萬元。”漫窪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陳向兵介紹,這僅僅是基地種植一茬原原種的收益,第二茬收穫後,預計每村可增加村集體收益5萬元以上,真正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倍增躍升。

近年來,定西市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倍增躍升”行動,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持續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各地積極探索資本運營模式,推動跨村抱團發展。利用各級財政扶持資金和村級自籌資金組建發展集體經濟基金池,由政府國資公司負責運作,營利收入返還給經濟薄弱村。

特別是對沒有收入來源、區位偏僻的村,採取“飛地”模式,探索跨村整合資金資源到異地選擇投資風險小回報率較高的項目進行獲益,讓無資產、無資源、無資金的“三無”村有了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破解了發展難題。

沐浴着政策的春風,漫窪鄉黨委聚焦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問題,通過政協協商議事,探索走出一條“村村抱團建項目、農發公司強管理、服務羣衆增收入”的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

2023年,在漫窪鄉黨委帶領下,由鄉農發公司牽頭,流轉土地100畝,整合10個村集體積累閒置資金289萬元,建成雙層日光溫室10座7000平方米,高標準打造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生產銷售馬鈴薯原原種,通過“保底+分紅”的模式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抱團出資,村企聯營,形成了由村村單打獨鬥向抱團發展的新格局,助力鄉村產業蓬勃發展。在此基礎上,2024年,漫窪鄉又通過協商議事達成共識,提出了“抱團出資建設農機合作社提升村集體經濟增長”的發展思路。

全鄉10個村各出資5萬元,總投資50萬元在羊圈溝村建設農機合作社,依託項目購置農機具15臺,由鄉農發公司統一運營,開展農業機械化一條龍服務,通過抱團發展、股份分紅的方式,持續帶動全鄉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目前,農機合作社已經開始建設,預計10個村每村每年可增加集體經濟4萬元以上。”漫窪鄉農發公司負責人說道。

2023年,定西市集體經濟村均收入達到24.5萬元,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00%,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佔99%。

2024年,定西市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規範建設,力爭年底全市行政村集體經濟村均收入穩定在20萬元以上並持續增加,所有村經營性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每個縣區打造一批100萬元以上的集體經濟強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