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問之

“當產業發展步入瓶頸期,往往需要以新模式突破困局,打造新的增長引擎。”近日,天山股份總裁趙新軍在世界水泥協會2024年度大會上表示,對天山股份而言,最好的新模式就是走出國門、放眼全球、加快佈局。

2022年以來,中國水泥行業在歷經高速發展期及平臺期後,步入下行期:水泥供給量大、價格持續走低,企業利潤被不斷壓縮。在此背景下,頭部企業積極“出海”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

與此同時,面對即將被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天山股份、中材國際、華新水泥等水泥產業鏈公司制定了清晰的綠色低碳目標,圍繞“碳減排”各顯其能,加碼佈局。

突破困局 國際化佈局正逢其時

“水泥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原材料,中國水泥工業先進產能加速‘出海’,有利於提升世界經濟和產業活力,促進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世界水泥協會主席、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魏如山表示。

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水泥企業加速“走出去”,海外熟料產能擴張至6465萬噸,同比增長35%。華新水泥、西部水泥等企業的海外產能明顯增加,海外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

從各家上市公司年報中也可以看出這一趨勢。比如,華新水泥2023年實現營收337.57億元,同比增長10.79%,其中海外業務實現營收54.39億元,同比增長30%。海螺水泥2023年全年海外業務營收爲46.71億元,同比增長17.75%。天山股份2023年海外區域營收爲8.05億元,同比增長41.07%。

“當下時點,正是國際化的極佳時間窗口。”趙新軍直言,海外發展可以從紅海走向藍海,開闢新市場也能對沖單一市場的週期下行風險。尤其是一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其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和工業化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市場需求潛力較大。

此外,海外發展可以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力。從各企業海外業務的表現來看,海外市場的供需關係顯著好於國內,毛利率高,使得企業盈利能力更強。並且,中國的水泥工業在全球範圍居領先地位,具備可複製的先進經驗,易於在海外獲得競爭優勢。

“基於此,天山股份正積極擴大視野,圍繞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領域,與行業內和上下游企業攜手‘出海’,打造公司新的增長極。”趙新軍說。

金隅集團在月初接待了機構調研,在談及公司收購中非建材的背景及海外市場的後續發展規劃時,公司表示,作爲北京市屬大型國有控股產業集團,公司一直關注並謀劃進行國際產能合作的相關事宜。後續,公司將充分發揮中非建材的海外投資平臺作用,綜合分析風險收益情況謹慎決策,審慎地拓展海外佈局。

水泥大數據研究院首席分析師鄭建輝表示,未來非洲、中東等地區仍有增長空間,實力較強企業應擇機加快出海步伐。

碳交易在即 碳減排各盡所能

“碳減排”則是上海證券報記者在現場聽到的另一個高頻詞。“實現‘雙碳’目標不僅是國家戰略,也是水泥行業轉型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更是未來水泥工廠的底線和生命線。”趙新軍直言。

水泥行業作爲碳排放大戶,主動落實“雙碳”要求是服務國家戰略、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創新合作模式,將行業生態建設由自覺行爲轉變爲市場行爲的關鍵點。

當前,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範圍“擴容”的各項措施正緊鑼密鼓展開。4月初,生態環境部就《企業溫室氣體排放覈算與報告指南水泥熟料生產》《企業溫室氣體排放覈查技術指南水泥熟料生產》公開徵求意見。水泥行業成爲繼鋁冶煉行業之後,又一個進入覈算和核查指南征求意見階段的行業,這意味着距其加入全國碳市場又近了一步。

趙新軍表示,由能耗雙控階段過渡到碳排放雙控新階段是發達國家水泥行業所走過的路,中國水泥行業即將經歷一次。這對行業淘汰落後產能、提高運行質量和實現健康發展有着積極作用。全行業企業都應有所準備,向着碳中和目標邁出堅實步伐。

記者注意到,水泥行業正圍繞“碳減排”加碼佈局,頭部企業綠色低碳目標清晰。據中材國際董事長印志松介紹,公司作爲全球最大的水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系統集成商,正通過提高能源利用率、替代原燃料減排、碳捕集儲存利用、“零電”礦山等方式,賦能水泥工業“綠色、低碳、數字、智能”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趙新軍表示,天山股份正積極圍繞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固碳和全過程管碳的總體思路推進相關工作,探索電氫耦合、富氧燃燒等技術項目可行性。天山股份目前已建成全國單線規模最大的青州中聯年產20萬噸二氧化碳捕集項目,正在研發CCUS技術和碳化工產品,努力把碳變成優勢資源。

華新水泥則在4月底完成了全國碳市場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碳資產回購交易,交易規模達1億元。融資資金將投向降碳技術改造和生產系統升級,以進一步深挖減碳技術潛力,提升能源利用率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降低主營產品碳排放強度。

碳減排目標方面,海螺水泥計劃2025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熟料工序)強度較2020年降低6%。華新水泥力爭2030年單位產品產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超7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