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伊朗總統墜機遇難,直升機遇險背後是天災還是人禍?  

伊朗將於6月28日舉行總統選舉  

美稱“出於後勤原因”未能對伊朗搜尋直升機提供援助  

► 文 觀察者網 楊蓉

伊朗總統萊希經確認罹難後,伊朗官方媒體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RNA,伊通社)英文版20日在一篇回顧報道中將直升機事故歸咎於“技術故障”(technical failure)。美國《紐約時報》稱,這似乎是伊朗媒體方面首次指出事故原因。

當地時間20日下午,伊通社英文版以“阿亞圖拉賽義德·易卜拉欣·萊希殉難者歷年大事記”爲題,發佈了圖片報道,回顧了萊希過往出席活動的留影。

報道配文寫道,萊希2021年在伊朗第13屆大選中當選,成爲該國第八任總統。“2024年5月19日,萊希在從霍達阿法林大壩(Khoda Afarin Dam)返回大不里士煉油廠(Tabriz Oil Refinery)途中,因技術故障導致的直升機墜毀而殉難。”

伊通社是伊朗唯一的官方通訊社,也是該國曆史最悠久的通訊社,至今已有90年曆史。其前身是1934年建立的波斯通訊社,1979年伊斯蘭革命勝利後更名。伊通社現隸屬於伊朗文化和伊斯蘭指導部,經費由文指部直接劃撥,社長由文指部部長直接任命。

據伊朗媒體此前報道,萊希與同行官員當地時間19日前往伊朗阿塞拜疆邊境,與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一同出席一個大壩落成典禮。當地官員稱回程時天氣惡劣,萊希的直升機“硬着陸”,同行的另外兩臺直升機則安全回國。

伊朗紅新月會應急管理指揮中心20日發佈的公告中提到,在事發地區存在多霧、多雨、能見度較低等天氣狀況。航空專家、前直升機飛行員保羅·比弗在接受卡塔爾半島電視臺採訪時稱,他認爲雲層、大霧以及低溫是導致直升機墜機的原因之一。

航空專家張維此前對@CCTV國際時訊 介紹,直升機的下降過程一般情況下會有一個進近,然後在降落場上空靠地面效應懸停的過程,也即“軟着陸”。而此次伊朗媒體提到的“硬着陸”,是指直升機以很快的垂直加速度或者加速度率重重地落在地上,輕則造成起落架損害,重則甚至損害機體結構,在後者情況下,事故容易比較嚴重。

從圖片、視頻展示的現場情況來看,事故發生地是山區,地形很複雜、天氣很惡劣。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對觀察者網表示,“這些都是直升機最怕遇到的”。

對於事故原因,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劉中民向觀察者網分析認爲,他更傾向於這是一個“自然事故”。

由於伊朗長期和以色列、美國暗戰不斷,很多猜測將事故矛頭指向這兩個國家。對此,劉中民表示:“這是一種慣常思維,但從理性的角度來說,以色列選擇如此極端的方式來處理與伊朗的關係,不符合常規。”

他說,以色列和伊朗在不久前的那場衝突中都保持了剋制,沒有升級衝突,雙方實際上既要向國際社會顯示自己的強硬,但又都不願意走向衝突。“如果以色列還沒有徹底失去理性,就會知道暗殺一位主權國家的領導人會在國際社會將自身置於相當不利的境地。”

“針對伊朗國內的政治因素,可能也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長期以來,以色列對伊朗國內的滲透能力比較強,甚至伊朗國內存在一些有國外背景的反對力量。但伊朗的安保能力再弱,伊朗總統周圍也不是說滲透就能滲透的。”劉中民補充。

至於有關美國出手的猜測,劉中民認爲,這也不太合乎常規,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美國總體正在中東進行戰略收縮,當以色列與伊朗的矛盾衝突不斷升級時,美國也保持了較大的剋制,儘量在滅火。此外,美國與伊朗官員近日還在阿曼舉行了祕密談判。這是自4月伊朗用數百枚導彈和無人機對以色列發動報復性襲擊以來,美伊雙方進行的首次此類談判。

第二,如此大的事件必定要經過總統的首肯,而美國今年是大選年,當前總統拜登面臨的選情已經非常麻煩,可能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暗殺伊朗總統。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事故直升機自身的情況也值得關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軍事分析師、美軍退役空軍上校塞德里克·萊頓此前分析說,萊希乘坐的直升機,可能是問世於上世紀60年代的貝爾-212直升機。他說,在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後,伊朗“難以獲得備用零件”,可能無法替換老舊損壞的部分。在萊頓看來,這是除了天氣原因外可能導致墜機事件發生的因素之一。

來源|觀察者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