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 麗

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再降價,引發業內熱議。

《證券日報》記者從蘋果天貓官方旗艦店獲悉,5月20日晚8點至5月28日期間,iPhone 15系列手機促銷銷售。疊加多重優惠後,iPhone 15系列手機優惠後價格較標價下降1400元至2300元。同時,iPhone 14系列及多個硬件品類價格也均有明顯下降。

“這一罕見的降價舉措顯示出蘋果應對競爭的靈活性,同時也是其業績持續下滑背景下的策略變化。在這次限時優惠中,iPhone 15系列的降價策略旨在吸引更多的消費者。”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實際上,近兩年來,蘋果多次在中國市場進行降價,方式多樣。在節假日、新品發佈後等特定時間,蘋果均會推出促銷活動,如打折、以舊換新補貼等,以刺激銷量。同時,蘋果也加強與電商平臺的合作,以擴大銷量。例如,今年1月份,爲了刺激銷量,蘋果就在官網對iPhone 15系列手機價格進行了調整,最高降幅達500元。

周爰諮詢合夥人楊思亮認爲:“蘋果降價的目的在於清理庫存,爲新產品的上市鋪路,保持供應鏈的流暢,並嘗試拓寬市場覆蓋面,通過調整價格策略吸引不同消費層次的用戶。”

一向不降價的蘋果選擇頻頻打破“原則”,與其在華的業績壓力息息相關。根據蘋果公司發佈的2024財年第一財季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大中華區營收爲208.1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3%。大中華區也成爲了蘋果在該季度唯一出現下滑的區域市場。

在楊思亮看來,眼下蘋果的產品創新力提升有限,在中國市場銷量不振,藉助大促以價換量也是無奈之舉。

蘋果選擇降價,也與其面臨的競爭壓力有關。在華爲、小米、OPPO、vivo等國內手機廠商對高端市場的強勢衝擊下,蘋果也試圖通過降價策略來保持市場地位。IDC表示,儘管蘋果全球市場份額穩定,但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受到了國產手機品牌的強烈衝擊,特別是在中高端市場。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TechInsights近日發佈的報告,2024年第一季度,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廠商均爲中國品牌,分別爲OPPO(含一加)、榮耀、華爲、vivo、小米。而蘋果的市場份額則跌出了前五名。

海通證券科技行業資深分析師李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內頭部手機企業憑藉自研芯片、操作系統、核心器件加速向高端市場滲透。同時,在AI、摺疊屏手機等增速較快但蘋果尚未觸達的領域,國內廠商也紛紛搶佔先機,這均對蘋果造成了壓力。

楊思亮認爲,這一市場動態也預示着未來競爭將更爲激烈。蘋果的降價可能會刺激短期銷量,但長期來看,國產手機品牌的高端化進程不容忽視。手機廠商需要在提升品牌價值的同時,確保產品的創新性。

Canalys研究經理劉藝璇則表示,自研操作系統、生成式AI策略將會是2024年手機廠商建立護城河的兩大抓手,各大頭部廠商將持續在渠道聯合、策略變化等方面多方着力進行突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