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近日,*ST保力跌破0.1元/股,最低跌至0.09元/股,刷新A股歷史紀錄,成爲有史以來最便宜的股票,引起市場關注。與此同時,因觸及面值退市指標,公司在5月17日收到深交所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

市場人士認爲,A股出現跌破每股0.1元的股票,說明市場優勝劣汰新生態正在加速形成中。未來,在嚴監管下,“殼”價值將進一步削減,還會有公司股價跌破每股0.1元。在此背景下,投資者要避免“踩雷”“深套”,要樹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遠離“炒熱點”“博反彈”等投機炒作。

“良幣驅逐劣幣”

價值投資理念逐步確立

2020年退市改革後,A股設置了1元退市指標,股價在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股,就會被實施強制退市,加之ST、*ST股票有5%的漲跌停板制度,所以鎖定退市的公司跌幅空間有限,此前並沒有公司股價跌破每股0.1元。

在市場人士看來,*ST保力徹底被投資者拋棄,最低跌至每股0.09元,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資本市場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理念正逐步確立,優勝劣汰新生態加速形成中。

一方面,這反映了A股“良幣驅逐劣幣”逐漸成爲趨勢,經營穩定且具有成長性的公司更受投資者追捧。從*ST保力自身情況來看,公司自2020年以來,已經連虧四年。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6億元,其中扣除後營業收入僅0.92億元,淨利潤虧損1.88億元,已經觸及“營業收入+淨利潤”的財務類退市指標。

中國銀河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師楊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A股波動加大,投資者追求更爲長期穩定的回報,對於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重視度提升,經營不善的公司被投資者減持,因而部分公司股價出現大幅回調,甚至跌破0.1元。

另一方面,嚴監管下,上市公司“保殼”難度加大,“殼”價值進一步削減。4月12日,新“國九條”發佈,同時,證監會發布《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着眼於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通過嚴格退市標準,加大對“殭屍空殼”和“害羣之馬”出清力度,削減“殼”資源價值,同時傳遞強化退市監管的信號。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資本市場監管與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鄭登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3年年報披露完畢後,一些上市公司因業績不佳或公司治理問題面臨退市壓力。同時,監管機構嚴格執行退市標準,導致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公司股價暴跌。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來,觸及面值退市指標的公司數量大幅增加。記者據上市公司公告梳理,今年以來,已經有25家公司鎖定退市(含9家已退市公司),其中13家因觸及面值退市指標而收到終止上市決定書或事先告知書,佔比超過一半。

A股制度設計

更加側重保護中小投資者

在境外市場中,股價跌破每股0.1元比較常見。市場人士認爲,未來,A股跌破0.1元/股的數量也會增加,但是不會大面積增加。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隨着監管加強和市場機制完善,未來A股可能會有更多的股票跌破0.1元。”鄭登津認爲,首先,隨着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的增強,監管機構則會繼續嚴格執行退市標準,導致更多不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面臨退市風險。其次,投資者將越來越關注公司的基本面和長期發展潛力,那些缺乏競爭力的公司可能會被市場邊緣化。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監管部門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方面不遺餘力,如果公司出現財務造假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爲,可能直接被強制退市;另外,如果公司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股,公司也要被摘牌退市,所以要跌破0.1元/股並不容易,概率也不是很大,所以不會大面積出現。

此外,A股在制度設計方面更加側重保護中小投資者。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對記者表示,A股有大量個人投資者,我國證券監管部門對投資者保護非常重視,包括漲跌停板制度、退市制度等基礎制度安排與境外市場不一樣,因此不會出現大量跌破0.1元/股的股票。

當股價跌破1元/股甚至0.1元/股時,往往出現連續跌停板,投資者無法出逃,面臨較大的損失。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ST保力股東戶數11.89萬,大量投資者“踩雷”或“深套”其中。

楊超表示,投資者要避免“踩雷”,首先,要樹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重視基本面分析,遠離投機炒作,考慮投資業績持續穩健、分紅回報穩定的個股。其次,投資者要切實提高自身投研水平和知識儲備,提高風險管理意識。此外,多元化資產配置也可以幫助投資者對沖風險,平衡投資回報,可以將資金分散投資到多個行業和類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