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安徽商報

5月20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安徽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新聞發佈會上,記者獲悉,近年來,安徽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營收規模連創新高,2021、2022年連續突破3000億元和4000億元臺階,2023年達到6121.9億元,實現兩年翻番。據介紹,安徽省將以皖北地區新能源產業振興爲重點,全面推進皖北新能源產業集羣建設,聚焦光伏、氫能等5大細分產業,提升產業規模和核心競爭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集羣。

光伏製造業營收全國第三

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是國家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也是安徽省重點打造的新興產業之一。

近年來,安徽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營收規模連創新高。“2021、2022年連續突破3000億元和4000億元臺階,2023年達到6121.9億元、實現兩年翻番。”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羅宏介紹,其中光伏製造業營收超2900億元、躍居全國第3位,“產業發展優勢持續增強,在全國產業佈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升。”

據介紹,安徽省高標準推進皖北新能源產業集羣建設,去年皖北地區新能源產業落地項目數、投資額佔全省比重分別達到34.4%、28.4%,僅滁州市新能源產業產值規模就超過2000億元。

羅宏介紹,安徽省堅持走“科創+產業”的路子,持續強化以企業爲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佈局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目前擁有國家級平臺13家、省級平臺364家。

推進皖北新能源產業集羣建設

爲繼續推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安徽省將以皖北地區新能源產業振興爲重點,引育國內外龍頭企業聚集羣、提品質、補鏈條、拓市場,全面提升產業規模和核心競爭力。

“打響皖北攻堅戰。”羅宏介紹,安徽省將全面推進皖北新能源產業集羣建設,加快落實《皖北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建立皖北新能源產業集羣建設推進機制,聚焦先進光伏、新型儲能、氫能、生物質能、資源循環利用等5大細分產業,細化產業建設規劃,推動皖北各市縣、開發區完善具體產業序列清單和發展規劃。

以優勢企業爲作戰主力,以科技創新爲發展動力。羅宏介紹,安徽省將組織央企、省屬企業、知名民企等組成“聯合艦隊”,進入產業集羣建設主戰場,優化全省創新資源佈局,並引導合作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長三角居首

在推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項目建設方面,安徽省也提供了優化預算、推進風光裝機倍增工程等保障措施。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汪振宇介紹,2023年,安徽省統籌1129萬噸標煤能耗指標保障114個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重大項目建設需求,分別佔省級全年批覆項目總數、能耗的62%、68%。

安徽省建立源網荷儲一體化、煤電與可再生能源聯營、風電鄉村振興工程等多賽道推進集中式風電和光伏項目建設模式,出臺措施強化分佈式光伏備案、建設、併網等全過程管理服務。截至2023年底,全省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3945萬千瓦,佔全省發電裝機36.5%、居長三角首位。

據介紹,近年來安徽省着力推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技術研發應用。“在重塑全省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工作中,對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領域予以傾斜支持。”省科技廳副廳長武海峯介紹,安徽省重組了“深部煤炭安全開採與環境保護”等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建實驗室、產業研究院、企業研發中心等省級創新平臺20家,有效集聚了人才、設備等各類產業創新資源。

2023年,安徽省實施重大科技計劃項目57個,安排國家和省級財政支持資金超過1億元,在煤化工廢水零排放及資源化利用、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等領域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術。

初步形成三級綠色工廠培育機制

安徽省提升光儲產業能級,打造產業綠色轉型示範。聯合印發支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羣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落實“免申即享”項目36個,總資金3248.6萬元。2023年,光伏玻璃產量佔全國1/2以上、逆變器產量佔全國1/3、組件產量佔全國1/4左右,全年光伏製造業實現營收2967億元、躍居全國第3位、創歷史新高。

“初步形成國家、省、市三級綠色工廠培育機制,構建包含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的綠色製造體系。”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姚凱介紹,安徽省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240家、綠色園區24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42家,均保持全國前列。

安徽省推動省屬企業大力佈局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計劃實施重點項目180個、投資額超過700億元,加大在風電、光伏、生物質能、碳捕集等領域的投資佈局力度。2023年,實施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項目302個、完成投資181億元,建成渦陽100MW風電項目等一批綠色低碳重點項目。

“省屬企業廠礦光伏發電實現全覆蓋。”省國資委副主任李向陽介紹,同時強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平臺基金作用,2023年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投資額115.6億元,佔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新興產業投資的42.28%。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