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導語

人到晚年,有些人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而成了單身老人,可往往是這個年齡段更需要身邊有個人陪伴。

一來能相互說說話,有個人陪伴,二來也是相互照應,以免需要幫助時身邊無人,只有自己孤單又淒涼。

比較無奈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幸運,晚年身邊有人相伴。這時候,這類人就不得不多爲自己打算,給自己找個伴,一起攜手走過餘生。

找老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嗎?並不是,這需要緣分,更需要懂得經營,性格合得來,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而不是,自己一廂情願的認爲那個人就是對的人,搭夥或者再婚就能幸福。有些事情還是要說在前面,避免在一起鬧出各種不愉快,從而影響本就不穩定的感情。

這不,66歲的曲大爺對他的親家母表白,就被親家母很直白的回道:“搭夥可以,但需要答應幾個條件,做不到就免談。”

他們兩人能順利地搭夥嗎?這位親家母提出了怎樣的條件呢?一來看看他們的故事吧。

0266歲曲大爺與60歲謝阿姨

我是曲大爺,今年66歲,單身有7年了。單身的時間久了,我也和很多單身的老人一樣,有了再找的想法。

唯一不同的是,我看上了自己的親家母,想要跟她搭夥過日子。

我知道很多人見我這樣說,會覺得我不會做人,老不正經,兔子還不喫窩邊草呢,我竟然朝自己的親家母下手。

可我卻管不了那麼多,也不想管別人怎麼想,人老了,要把自己的日子放在最前面,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老伴走了的這些年,我都是一個人獨居,可是卻很空虛。雖然沒有人再嘮叨我了,可是我沒有人再關心我,陪伴我了,給我洗衣做飯,問我冷不冷、熱不熱。

生病的時候,更是沒有人關心我,讓我多休息,給我送藥,心疼我。想想心裏就覺得很寂寞,尤其是看着別人成雙成對的時候。

我的體質不太好,加上年紀大了,總會有些小毛病。以前的時候還能自己忍着,堅持着,可年紀上來了,就有些扛不住了。

我不得不另外想辦法,最初的時候,我是想去兒子家養老的,可是考慮到他們都在外地,我不遠千里的去了,他們也不一定有時間照顧我,就放棄。

年紀大了,不想再去適應環境,去一個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的,還不如再家鄉呢。在那邊,我恐怕連小區都輕易不敢出,就怕把自己弄丟了給兒子添麻煩。

在一個生活習慣不一樣,我突然去他們家,兒媳婦也不一定歡迎。雖然我是兒子的父親,可是對兒媳婦來說,我也是一個突然插入他們家庭的外人。

我是想要有個人照顧我,能在我生病的時候陪陪我,送我去醫院,這些對於忙碌的他們來說,也不太現實。

沒想到,我放棄了兒子卻擔心我,堅持讓我去他身邊,說是不放心我一個人再老家,去他們身邊了,哪怕他們在沒有時間,也能在我有需要的時候及時的處理。

爲了讓我去他身邊,他還親自請假開車回來接我,唉,我就這樣到了兒子的家。

說實話,日子跟我預計的差不多,兒子他們忙,每天在家的就我一個人,而我又不太敢出門,只能自己在家刷刷手機,看看電視,特別的無趣。

這樣的日子轉變是在親家母想外孫了,來看外孫。親家母在兒子家住了一個星期,我們偶爾也會聊聊家常,嘮嘮嗑。

通過聊天我知道了親家母也是獨居,老伴前幾年走了,平時沒事在家種種菜,養養雞,每天算算步,爬爬山,日子過的很自在,身體也棒棒的。

唯一覺得美中不足的就是身邊缺個能說話的人,日子有些孤單,枯燥。她又不想來打擾兒子和兒媳婦的生活,只能忍着枯燥往前走。

聽着親家母這樣說,我不禁在心裏起了一個想法,我單身,親家母也單身,日子都孤單,要不兩人湊一起過吧。

我跟着兒子養老,親家母他們也只有一個獨女,以後養老肯定也是跟着兒子兒媳婦,要是我們在一起了,正好一大家子整整齊齊的。

我們也都能有個說話的人,還能相互的照顧,不用再忍受孤獨,也能把枯燥的日子過的熱鬧起來。

想了幾天,我在親家母要回家之前,找了個機會對親家母道:“你看我們都是單身,你要是不嫌棄,我們搭個夥怎麼樣,我們一起回老家過日子,你家離這裏近,我們可以去你家住着,想孩子他們了就來看看。或者我們一起回我的老家也行。”

親家母聽了我的話,大喫一驚,連連擺手拒絕:“那麼怎麼行,被人知道了還不得笑話,老臉往哪裏擱。”

我對親家母道:“別人的看法不重要,我們年紀一大把了,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行了,在乎別人的看法幹嘛,他們又不能替我們過日子。”

可親家母心裏一直有着顧慮,不同意,說是這樣倫理上說不過去。

我見她這樣又勸說道:“我們倆在一起了,也算是親上加親,這樣兒媳婦放心,不會擔心你過的不好,兒子也放心,我有人照顧,我們一家子團團圓圓的在一起多好。

你看我們兩個人都挺孤單的,這樣是找別人,過的不好,爲難傷心的不還是孩子們。我們在一起了不但有了陪伴的人,還能長久的跟兒女在一起,這是多好的事呀。”

親家母見我這樣,心裏也有些動搖,她說這事她下不定決心,要聽聽兒子和兒媳婦的看法。

孩子們聽了我們的想法,還挺贊同的,說是這樣好,我和親家母要是搭夥了,兩個人彼此有個照應,也能有個說話的人,大家都是親人,也放心。

本來吧,我以爲兒子他們同意了,親家母也就沒話說了,沒想到親家母卻說:“既然孩子們覺得好,你說的也確實不錯,那我們可以處處看。

可要生活在一個屋檐下,不是簡單的事情,是需要磨合的,有些話我們說在前面比較號,免得到時候日子過不好,鬧得彼此難看,還影響孩子們的感情。

我知道你身體不好,年紀也比我大,以後大概率是我照顧你的時候多一些,所以,我這裏有2個條件,你要是同意了我們就在一起,否則就免談,你說的搭夥這事我只當沒聽過。”

第1個條件:不在彼此的背後,對着孩子說另一半的不好,有啥事當面說。

既然選擇了一起生活,那麼摩擦就是少不了的,兩個陌生的人突然在一起生活,總有彼此看不慣的地方和行爲。

對於這些,可以當面指出,不滿就直說,不要悶在心裏,或者在背後跟孩子嚼舌根,說三道四。

我這個人呢,很好相處,你心疼我包容我,我就對你回以同樣的心意。我也不是那種倔強的人,你要是說的有理我會聽。

我呢,比喜歡背後搞小動作的人,也不受這個氣,我們可以吵架,可以鬧矛盾,但不能因爲我們的事麻煩孩子們,打擾他們的生活。

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過不好就散,過得好就好好過,沒必要讓孩子們在裏面參合,影響他們的感情。

日子是我們兩人的,不是孩子們的,自己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就好。

第2個條件:兩個人過日子,彼此包容,彼此遷就,相互的照顧,想要有所付出,不能就享受不幹活。

生活是我們兩個人的,不是誰一個人的,對於家務,做飯等,你需要分擔。平時不能太過於挑剔,不做事的人對於事情就沒有發言權。

如果是我做飯,而你沒有幫忙,也不自己做,那麼你就沒有挑剔的權力,我做什麼樣,好喫不好喫,你不能挑刺,愛喫你多喫點,不愛喫你就少喫點。實在是喫不下,你就自己做。

你身體不好,常生病,我可以照顧你,但是你不能把你的難受,往我身上發泄,我不接受這樣的行爲。

你難受了你可以說,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拒絕爲難我讓你高興這種方式。

你要是同意這兩點呢,我們就在一起試試,要是不同意那就免談。我的要求不過分,都是爲了彼此好,也是爲了不影響孩子們的生活,你考慮考慮吧。

確實,親家母的要求不過分,也都是爲了我們着想,想要把日子往好過,而我也是這樣想的,所以我很認同親家母得話,也答應了她的要求。

我們兩個人在一起也一年了,日子過的還算順利,雖然中間偶爾有些摩擦,不過都是小事,彼此讓一步,日子也就好了。

如今的我們很幸福,每天我陪着她散步,爬山,她給我送藥,做飯,日子過的美滋滋的。

03寫在最後

人到晚年,與幸福相比,別人的看法是次要的。與親家母搭夥是需要勇氣的,不是誰都有這個勇氣,也不是誰都能把日子過好。

這裏面需要彼此包容,懂得相互的體貼,你讓我我讓你,只有這樣才能走得長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