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职高’这句话,很多家长可能难以开口,但我觉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学生高宜凡在给母校的寄语中写道:“每天与绘画为伴,用画作来表达自己,让我感到人生很充实。”不久前,高宜凡刚获得浙江省中职学校职业能力大赛艺术设计赛一等奖,并作为浙江两位代表之一将角逐国赛。

不少人认为,进入中职学校,孩子的未来就“慢一拍”了。其实,选择中职的孩子照样有精彩的人生——他们刻苦磨砺专业技能,为未来打好基础;他们用孜孜不倦的努力证明,不同的赛道能收获同样的精彩。

为设计一张海报“闭关”半个月 仅文字排版几易其稿

“选择美职,是我进入初一就做好的决定。”高宜凡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认识。她从小喜欢画画,小学就在画室里接受熏陶。她的短板也很明显——文科“翘脚”。“如果参加高考,偏科严重的我很难脱颖而出。美术是我的最爱,既然下定决心走美术的专业路子,那不如从高中开始。”她说。

2022年中考,高宜凡如愿被美术职业学校艺术专业录取。每天,她约有5小时“泡”在画室里创作,“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是不会感到疲倦的。”更让小高欣喜的是,学校还设有主题绘画比赛、技能节等活动,高一高二时她两次参赛,分别斩获了一二等奖。“我是个内向的人,很多想法都通过绘画表达。当在比赛中获奖时,自信心就树立起来了。”小高笑着说。

很多人觉得,进入职校后,学业就变得很轻松。这其实是个误区,中职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上虽不像普高学生那么“卷”,但他们把大量时间都花在了职业技能的打磨上。这一点,高宜凡深有感触。

经过两年的专业磨砺,高三时,高宜凡准备冲一冲职业技能大赛。“我们的专业和纯美术作品不一样,需要把美术创意附着在一些实物上,比如logo、海报、吉祥物等。”为了设计好一张海报,小高曾把自己关在工作室半个月,“元素怎么组合,这就要看排版的功力,光是字体设计、字号大小、摆放位置,我就一连改了8稿。”回想备赛过程,高宜凡为自己竟能如此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感到惊讶。

“备赛的过程,绝不是单打独斗,学校的工作室体制,让我们在专业上有更宽阔的眼界。”高宜凡介绍,工作室的一大日常就是开头脑风暴会,大家在会上把自己的点子创意拿出来分享,然后整合创新。闲暇时,老师也会带同学们去印刷厂的生产车间,和负责印刷品印前制作、印刷操作的老师沟通互动,了解印刷品的生产过程、相关知识和最新市场动向,让同学们体会到设计是通过产品的视觉表达改变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在美职的三年,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要什么、能做什么。”生活中,高宜凡经常会研习大师的作品,她说希望未来能成为陈幼坚那样的优秀设计师,为社会生活变得更好奉献自己的创造力。

杭州获36个国赛名额 创历史最好成绩

最近,杭州中职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上的好消息不断——

4月的浙江省中职技能大赛上,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一举拿下“电子产品设计应用”赛项、“大数据应用与服务”赛项、“网络建设与运维”赛项、“动漫制作”赛项4个一等奖,还斩获2个三等奖。

此外,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浙江艺术学校各夺得3金,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富阳职高各有2金入账……综合来看,杭州市27所中等职业学校参加了今年省赛19个专业大类45个赛项的所有比赛,最终获得金牌26项、银牌28项、铜牌26项,并获得36个国赛名额,获奖率达90.1%,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继续位列全省第一名。再把时间往前推一年,2023年杭州中职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9金17银2铜,在省赛中获得21金35银25铜,名列全省第一。

“和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大赛,可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参赛者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通过比赛对学习成果进行全面检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省赛上新增了无人机操控与维护、安全保卫、美术造型、母婴照护等赛项,领奖台上都有杭州代表队的身影,“这充分反映了杭州中职教育不断与时俱进,在学生专业引领上实现了新跨越。”

对于中职学生在职业技能上的培养,杭州是怎么做的?近年来,“1+X”证书制度改革在杭州中职教育中被深入推广。“1代表学历证书,X代表若干职业技能或素质能力证书。像我们学校的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专业,就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取得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和至少一种X证书(中级以上)。这些证书,代表学生在某些职业技能上达到了一定的层级,未来进入社会,可以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钱塘学校副校长万亮斌介绍。

据了解,当前杭州所有中职学校全部参与试点工作,涉及65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学生累计达1.2万余人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