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

比亞迪獲批8地交強險資質 近日在山東開出首份保單

自營車險能否爲“高保費”破局

比亞迪斥資36億元收購易安財險成立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簡稱“比亞迪保險公司”)一事曾引發廣泛的關注。近日有報道稱,比亞迪保險已經開出首份保單。自營車險保費真的會更低嗎?“車主喊貴,險企喊虧”的矛盾會就此化解嗎?

比亞迪首單保費3900元

近日,比亞迪首單保險在山東威海一家4S店開出,保費爲3900元,其中交強險950元,商業險2950元。據瞭解,該單保險是免費贈送給比亞迪旗下海豚車型的新車主的,暫時在山東某4S店試點,後期會開放其他車型的權限。

有比亞迪海豚車主評論稱,他提車保險是4600多元,“3900元的定價好划算”。也有購買了比亞迪其他車型的車主稱,4月剛買的車,光保險就要5000多元。

對於上述保單是否是比亞迪保險公司自己的保險產品,山東濟南一4S店在回應媒體時表示,買車贈送的保險產品主要爲人保、太保、平安等保險公司的產品,目前比亞迪保險公司的產品還暫未上線。

比亞迪保險公司客服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公司是分階段逐步在廣東、深圳、陝西、山東(不含青島)、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地區開展車險業務,“目前陸續上線中,投保的入口開通後,可以通過比亞迪保險官網、微信公衆號、車主App等渠道,自主投保。”

車企佈局保險之路坎坷

除了在2023 年斥資 36 億元收購易安財險,並在之後增加“機動車保險”業務之外,比亞迪早在更早之前就已開始試水保險行業:2013年參股前海保險交易中心(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成立貴陽比亞迪盛世新景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新公司,經營範圍包括保險經紀業務、保險代理業務以及保險兼業代理業務;2022年3月,比亞迪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獲批成立,註冊資本5000萬元,經營範圍爲保險經紀業務。

有分析稱,車險一直是財險業第一大險種,比亞迪是看重新能源汽車車險的前景,才進軍保險業的。

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佔汽車總量的6.07%。以平均每輛車4000元保費估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盤子有上千億元。這對作爲年度銷冠的比亞迪來說吸引力極大。

不過,新能源車險市場上一直存在着“車主喊貴,險企喊虧”的矛盾。

3月29日,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在2023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從太保產險的出險率來看,新能源車出險率比燃油車的出險率高出一倍。“我們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還是處於虧損狀態。”

入股險企的車企發展也不順利,吉利入主後的合衆財險,管理層變動頻繁,2022年虧損近1億元;廣汽集團入股的衆誠保險成立8年後才實現盈利,但在車險方面去年虧損近2億元;小鵬、理想、蔚來以及特斯拉都開展了保險業務,業績並不盡如人意。

根據特斯拉財報透露出的相關數據顯示,特斯拉在美國的保險業務從最開始開展一直到2022年底,保費收入累計3億美元。2023年前9個月,特斯拉財產與傷亡險承保保費爲4800萬美元、其中承保淨虧損爲1300萬美元,綜合成本率爲146%。

新能源平價車險需多方合力推進

對於車主而言,新能源車險價格高、續保難等現象一直被詬病。背後是險企需要解決的定價難、賠付率高兩大難題。根據中國銀保信數據,家用新能源汽車核心動力的損毀率是燃油車發動機事故率的3倍。新能源車型維修成本較高。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電池等關鍵部件的損耗和殘值評估標準不完善,製造採取壓鑄工藝的越來越多,且車身預裝各類傳感裝置,加上車型更新換代過快,零配件難以成規模,造成維修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查勘和定損的理賠人員需要專業技能,人力成本也更高。

也許新能源車企自建保險公司或是解決這一難題的一種思路,有望顛覆傳統車險定價模式和銷售模式。通過降低自家車險的保費,有望打破“電比油低”但保費貴的尷尬,從而提升自身品牌競爭力。

不過,以特斯拉爲例,儘管一些車主也能夠享受到最優惠的費率,但整體上特斯拉車險比其他第三方車險更貴。

業內認爲,我國新能源車保險服務及定價系統處於起步階段,風控模型技術亟待完善發展,定價手段相對滯後。保險公司也未建立起依託於各類數據的事故理賠數據庫,進一步加大了保險公司開發設計險種時進行合理費率釐定的難度。破解新能源車險的貴與難,還需要險企、車企及監管層等多方形成合力,推動相關數據共享,才能讓新能源車險定價更合理。

文/本報記者 宋霞

統籌/餘美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