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漯河日报

用真心换信任 以鼓励助成长

——记市实验小学数学教师郑利荣

郑利荣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文姣

在同事眼中,郑利荣是“不知疲倦的超人”,管理班级认真负责,备课、上课总有创新。看上去“四两拨千斤”,其实都是辛苦努力的结果。

作为数学老师,郑利荣非常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她讲解完新知识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轮流上台说说自己对这节课所学知识有什么想法。这样的课堂模式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调动了起来,根本没有学生走神。学生李宥衡说:“郑老师总是用生活中的例子帮我们理解数学问题。有的难题,她一举例我们就明白了。”

课后,郑利荣经常给有需要的学生“开小灶”。有一次,班里一个学生10道计算题全错了,郑利荣下课后主动给这个学生补课。经过询问、分析,她发现原来是这个学生基础不牢固,还喜欢用口算。在郑利荣的要求下,这名学生认认真真列竖式,正确率大大提高。郑利荣说:“一定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否则很难帮助他们提高。有的学生学习数学确实有困难,但不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差劲,要给他信心,让他相信自己能学好。一定要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的基础。”

郑利荣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学生,跟她聊天,问她学习上的问题。

说起自己班里的学生,郑利荣一脸骄傲:“我们班的孩子都是主动学习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来自郑利荣的鼓励。郑利荣办公室的抽屉里放着一大包她给学生准备的奖品,有女孩喜欢的,也有男孩喜欢的。她说:“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奖励。现在的孩子物质上什么都不缺,缺的是老师的认可。奖励的虽然都是小玩意儿,但是老师的表扬对孩子来说是无价的。”

郑利荣的班里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她利用班级管理软件实施“加分制”:组长带领组员积分,考察内容主要围绕卫生、纪律、学习三个方面,加分细则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都有学习委员等班干部为学生加分。学生们非常努力,班级管理进入了良性循环。学校把管理德育长廊图书角的工作交给郑利荣的班级。面对书籍丢失等问题,学生们研究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如今,图书角的管理走上了正轨,完全不用郑利荣操心。

郑利荣的手机里有一个备忘录,随时记录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放学后,她会根据当天的情况和家长联系、沟通。郑利荣说:“我跟家长沟通的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和安全问题。当天孩子们做了什么事情有安全隐患,我会及时告诉家长进行引导。学习上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也要让家长心中有数。”每天,郑利荣都要在办公室打电话打到很晚。家校沟通在一个个电话中深化并结出硕果。郑利荣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大力配合。

郑利荣说:“一名好老师,就得对得起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