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推進清潔取暖工作事關民生福祉,也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促進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舉措。2012年以來,在國家大力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背景下,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作紛紛啓動,北京更是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煤改電”示範區。

十餘年來,北京市節能減排成效顯著,與此同時,最先一批農村地區清潔取暖設備進入更新期,4月份以來,北京市農業農村局正式發佈了《北京市農村地區村莊住戶清潔取暖設備壽命到期更新設備生產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並公佈了各區推薦的設備生產商名單。

在歷經數年的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後,國內清潔採暖市場愈加規範化、標準化,其中熱泵供暖市場正處於高速發展期,國內廠商實現熱泵技術研究上的領跑。相較於上一輪集中式、急促型“煤改電”,本輪清潔取暖設備更新方案則更強調科學自主換新。

科學自主換新,樹立北方採暖市場風向標

自2013年伊始,北京市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推行農村地區“減煤換煤,清潔空氣”的行動,以電採暖爲主;2017 年,北京市開始禁止推廣使用“直熱式”電取暖設備,限制使用蓄能式電暖器,鼓勵高性能空氣源熱泵的應用,實施範圍擴展至農村公共服務場所、農業設施等區域;2017—2018 年年間,通過研究發現,各項技術的運行費用從低到高排序爲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燃氣壁掛爐和蓄熱式電暖氣。

在推進清潔取暖的十餘年裏,北京節能減排成效顯著。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北京新能源供熱面積累計達到1.06億平方米,每年可替代燃氣約8億立方米,減少17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在《關於全面推進新能源供熱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北京市提出,到2025年力爭實現新能源供熱面積佔全市供熱面積比重達到10%以上,到2030年力爭將該比重提升至15%以上。

據人民政協網相關報道,十年間北京平原地區的村莊基本實現了“無煤化”,山區村莊“煤改電”完成1500多戶。北京市政協委員王小霞爲北京成效“點贊”,但她進一步談到,圍繞農村清潔能源取暖現狀,在展開深入調研時,仍然發現了一些新問題,“近兩年很多清潔取暖設備陸續出現配件老化、性能下降、故障增多的問題,產品也普遍超出質保期,換新或維修有困難。空氣源熱泵系統是目前農村中常見的清潔能源取暖設備,但由於其自身的工作原理和設備特性,在極端低溫、雨雪大霧天氣等關鍵時段,設備會出現制熱能力降低、化霜反應等情況。”

同時,王小霞提出農村清潔能源取暖應根據環境條件選出最佳採暖改造形式,分別是:“地源熱泵+光伏”系統、“太陽能+生物質爐”系統和光伏採暖系統。因此,隨着農村地區清潔採暖設備進入更新期,同時爲提供更佳採暖方案,《工作方案》應運而生。從北京市公佈的各區推薦設備生產商名單來看,包括熱泵類和燃氣壁掛爐兩大設備生產商,其中熱泵類生產商有36家,燃氣壁掛爐生產商是23家。

根據推薦生產商名單,其中不乏知名的家電品牌。海爾即是熱泵類產品設備生產商之一。海爾水聯網商用熱泵總經理餘錦劍告訴中國家電網,在接到政府文件和採暖設備更新工作的通知後,公司內部立即成立專題小組,對文件和技術逐條分析和研究,並積極向北京市各區農委提交資料。

針對本次設備更新,餘錦劍談到:“區別十年前較爲急促和集中式安裝與更換,本次換新方案更強調科學自主,一方面不再要求農戶短時間內全部換完,另一方面,農戶擁有了自主品牌選擇權,即使所選產品不在推薦名單中,只要符合相關要求和標準,也能進行換新。另外,對於農戶而言,經過多年使用後,對於設備挑選有了基本的認知,同時也會將訴求和使用問題傳達給設備生產商。”

“總體來看,北京用戶對於熱泵產品的瞭解程度,至少領先北方市場其他區域約兩年的時間。在2016~2017年年間安裝的熱泵產品中,基本屬於定頻類,變頻的產品佔比很低,所以無論是在功能上還是舒適度方面,目前都已出現大小不同的問題,本次北京農村地區清潔採暖設備的更新也將進一步推動採暖市場邁向節能與舒適,同時爲北方採暖市場樹立新的風向標。”i傳媒·熱泵產業經理胡遠濤坦言。

 領跑熱泵賽道,清潔採暖設備或“市場化”

根據《北京市農村地區清潔取暖設備更新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本次清潔取暖設備更新條件與補貼如下:運行使用滿10年(燃氣壁掛爐運行使用滿8年)且無法正常使用,和雖沒有達到使用年限經認定符合報廢標準的,參照家電下鄉補貼的方式,由農村住戶市場化自行購買符合要求的清潔取暖設備,按照產品銷售價格的 40%進行補貼(對生態涵養區,市、區財政分別補貼30%和10%;對其他區,市區財政分別補貼 20%)。其中,空氣源熱泵類產品最高補貼金額不超過0.6萬元/戶,其他產品最高補貼金額不超過0.36萬元/戶。設備更新後10年內不得再次享受更新補貼政策。

這意味着北京農村清潔採暖設備更新或將轉向“市場化”,胡遠濤認爲,未來隨着採暖市場愈發成熟,更好、更高品質的採暖設備將滲入到消費端,對消費者而言,需求和體驗得以提升,將促進整個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未來將會有更多消費者自發購買或置換清潔取暖產品,不再僅僅依靠政策引導了。

“從主要採暖設備來看,目前在北京地區,熱泵安裝比例更高且更受歡迎,主要原因是‘煤改氣’的氣體供應成本相對較高,因此目前‘煤改電’佔比仍然較高,相較於其他取暖設備,熱泵不僅高效節能,而且運行成本也更低。”餘錦劍談道。

熱泵市場的興起受益於政策的推動,在“雙碳”政策推動下,國內熱泵市場也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據產業在線數據,2023年空氣源熱泵銷售規模約303億元,同比增長13.2%,預計2024年該市場規模或將維持上漲達308億元,另據智研諮詢,2022年我國熱泵行業市場規模約爲281.13億元,同比增長13.%;銷售收入約爲358.7億元,同比增長20.1%,其中,空氣源熱泵是佔比約爲91.5%,其次爲水地源熱泵,佔比約爲6.4%,其它熱泵佔比約爲2.1%。

而在熱泵技術上,國內廠商也持續攻克並實現領跑,主要體現是在低溫適應性、結除抑霜、供暖系統調節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如在近期舉辦中國供熱展(ISH)上,海爾、美的、格力、四季沐歌等生產廠商均展示最新產品與技術,在美的樓宇科技展臺上,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到,美的雪焰系列空氣源採暖熱泵最低運行環溫-35°℃,除了能除霜外,靜音效果進一步提升,另外,美的今年投入80億元用於舊機折舊及新機補貼優惠活動,其中就包括熱泵類產品。

在《指導意見》中,也進一步強調,在確保更新工作便捷、便民同時,也要制定原有報廢設備回收工作。餘錦劍表示,“海爾除了設立專門的報廢回收部門對廢舊設備進行綠色回收處理外,還專門開展冷媒回收的處理,事實上,目前市場對於製冷劑的回收並不完善,而一旦大量的製冷劑排到空氣中,就會造成污染。”

顯然,相較於十年前的“煤改電”,北京新一輪農村地區清潔採暖設備的更新是以用戶爲中心,強調綠色轉型、節能攻堅的同時,也推動了農村清潔採暖設備更新市場化的進程。而對於生產廠商而言,除了要承擔起設備更新的重任外,更要做好、完善好售後服務工作,“雙碳”背景下,國內採暖市場依然存在較大發展潛力,但隨着技術進步,行業無可避免開啓“內卷”,而產品和服務則是贏得口碑的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