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經常面臨壓力。無論是在企業、非營利組織還是政府中,領導者都需要兼顧對時間、注意力和專注力的額外要求。有效的領導者在做出決策和激勵他人時學會管理壓力,但即使是最有效的領導者也可能在大流行期間感到情緒和身體上的疲憊。

當領導者實行健康的壓力管理和自我保健時,他們會發出信號,表明其他人也可以這樣做。通過這樣做,組織或社區會變得更健康,更有能力應對具有挑戰性的情況和管理未來的危機。

01 壓力對管理者的影響

壓力會通過以下方式影響領導者的個人幸福感和效率:

1.決策能力受損

壓力情境下的時間限制可能會嚴重影響管理者的注意力和創造力,使得信息處理變得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管理者可能傾向於採取極端或短視的思考方式。這種應急式的決策過程可能導致忽視長遠規劃和創新機會,從而在危機中錯失轉機。例如,領導者可能因重視眼前的解決方案而忽視或未能識別潛在的戰略機遇,或者無法傳遞希望和樂觀的信息,以激勵團隊保持動力和專注。

2.局面控制感的喪失

對局勢的控制感通常是管理者的一個壓力緩衝器。在危機中,當管理者感到無法控制局勢時,他們可能變得更加僵化,嘗試通過加強對危機響應的個人控制來應對。這種行爲可能表現爲拒絕接受通常信任的顧問的建議,或對團隊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不僅可能妨礙個人的家庭生活和自我關懷,還可能進一步增加他們的壓力水平。

3.社交隔離

壓力還可能導致管理者對他人產生突然的煩躁和不耐煩。這種情緒的表現可能對職業關係產生負面影響,降低團隊成員向管理者暢所欲言或提供信息的意願。在這種壓力狀態下,管理者可能更傾向於排斥外界意見,僅依賴自己的判斷,這會大幅度降低團隊的信任感和領導者的決策廣度。

4.睡眠質量的影響

壓力常常導致睡眠問題,而睡眠不足則會影響管理者的身心健康,使其難以在工作中保持最佳狀態。研究顯示,缺乏足夠睡眠的人通常合作性較差,行爲更加自我中心。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睡眠不足是如何影響他們對團隊成員的行爲和決策的,從而可能無意中降低了自己的領導力和破壞人際關係。

5.消極情緒的增加

在壓力的影響下,管理者可能會表現出憤怒、焦慮和煩躁等負面情緒。這種情緒的波動不僅影響團隊的士氣,還可能降低團隊對領導者的信任和信心。長期以往,這種負面情緒的積累和表現可能會損害領導者的職業形象,影響其有效領導團隊的能力。

02 管理者如何化解壓力

當管理者面對壓力時,其影響可波及整個團隊,導致績效下降和士氣低落。這種情況下,員工可能會錯過截止日期、出現錯誤,甚至失去客戶——這正與危機時期所需的反應背道而馳。研究顯示,53%的領導者在危機時期會變得更封閉和控制,而43%的領導者會表現出更多憤怒和激烈的情緒。因此,作爲領導者,學會在充滿挑戰的時期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保持冷靜,對職業生涯至關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技巧,幫助管理者在壓力巨大的情況下保持頭腦清晰,確保團隊正常運作:

1.識別壓力的身體信號:

壓力會在身體上表現出各種信號,如肌肉僵硬、頭痛、磨牙、胃痛等。通過留意這些身體症狀,可以及時識別壓力的累積,從而採取適當的自我保健措施。意識到這些跡象是管理壓力的第一步,提醒自己在緊張工作之餘也要給身心一些恢復的時間。

2.決策前暫停和反思:

在危機中,領導者常感覺需要立即作出反應。然而,稍作暫停,重新設定和聚焦,可以幫助領導者更冷靜地接收信息和進行決策。建議領導者每小時安排5到10分鐘的休息時間,評估自身的壓力狀況和情緒需求。這個簡短的暫停足以讓人喘息,重新考慮接下來的步驟。

3.優先考慮自我保健:

爲了長期保持最佳狀態,領導者需要定期進行身心的充電和恢復。運動和戶外活動對改善情緒和身體健康極爲重要。此外,與家人和朋友交流、進行冥想或祈禱、練習深呼吸等恢復性活動也應被優先考慮。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家庭活動也對維護良好的心理狀態有所幫助。

4.保證充足的睡眠:

在高壓力下工作可能導致睡眠問題,而睡眠不足會嚴重影響日間的表現和決策能力。領導者應實踐睡前放鬆的例行程序,如洗個熱水澡、關閉電子設備,以準備身心進入睡眠狀態。

5.安排休息和社交時間:

在日常日程中安排固定的休息和社交時間可以幫助領導者應對不確定性和壓力。有意識地與需要額外關注的員工、家人和朋友保持溝通,不僅可以提供支持,也有助於減輕自身的壓力。

6. 構建可靠的專業關係和支持系統:

當領導者能依靠一個團隊,其中的成員或代表能承擔起重要責任時,他們就能騰出空間來進行未來的規劃和戰略思考。這種支持系統不僅有助於有效管理壓力,還能維持積極的情緒和前景,從而有利於保持團隊間的關係、溝通、透明度和信任。擁有一支值得信賴的團隊,他們不僅要支持你的願景,還應具備高質量的領導價值觀和豐富的經驗,這樣他們就能在各種情況下承擔責任,幫助你發揮最大的潛能。

7.慶祝成就:

即使在壓力巨大的情況下,也應認識到並慶祝每一點進展和成功。這能夠提升情緒,增強領導者的靈活性、開放性和創造力。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TPP管理諮詢”(ID:TPP-CONSULTANCY),作者:TPP管理諮詢,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