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湧waves」獲悉,大模型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的融資仍在持續進行中,最新一輪的估值報價已達30億美金。有知情人透露,新入局的包括騰訊、高榕創投等機構。這也意味着,中國大模型創業公司已經踏入200億人民幣俱樂部。

新一輪融資的開啓意味着上一輪融資的完結。今年2月中旬,月之暗面新一輪超十億美元融資堪稱大模型創業公司融資史的一個里程碑,其時月之暗面的估值已達25億美金。後經瞭解,這輪融資最先完結的其實是8億美金,投資方爲阿里和礪思資本。但這些並不包括老股東的加碼,以及因橫跨春節尚未走完投資流程的機構。

據「暗湧waves」瞭解,後來參與這輪融資的名單中,其實還包括源碼資本、五源資本、雲九資本、藍馳創投等多家VC機構。有知情人對我們表示:“當下月之暗面的股東名單,是至少囊括二十餘家投資方的豪華天團”,包括但不限於:阿里、礪思資本、紅杉中國、 今日資本、真格基金、美團龍珠、襄禾資本、小紅書、 招商局中國基金 、趣加遊戲、九安醫療、順爲資本、藍馳創投、五源資本、雲九資本、源碼資本、騰訊、高榕創投等。

某種程度上騰訊是一個意外的出現。此前,阿里已是在月之暗面重倉持股40%的大股東。選擇一個巨頭,往往也意味着讓另一個巨頭猶豫。且相比阿里雲與阿里,騰訊雲顯然沒有那麼重要。前不久,也有AI投資人向「暗湧Waves」透露,去年底,在遊戲版號收緊後,騰訊內部曾有過一次“收緊不必要投資”的覆盤會議,“如果投新的錢出去,就要算一算是否跑得過回購騰訊股票”。這些都讓騰訊的這次投資顯得不同尋常。

但在情理之中的是,畢竟在幾家大廠中,騰訊顯然無法像字節跳動或百度,只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大模型,而是更希望通過對外投資實現戰略目標。早在月之暗面之前,騰訊也已投資了智譜AI、百川智能以及MiniMax三家公司。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則表示,這筆投資可能會爲微信和月之暗面的聊天機器人之間的合作鋪平道路。

有投資人認爲,騰訊對月之暗面的投資中,語音助手Kimi的爆火可能是一個關鍵變量,“難免讓穩坐社交賽道頭把交椅的騰訊爲之緊張”。畢竟,騰訊戰投當年就是在自己眼皮底下錯過了張一鳴,如今騰訊顯然不想重複昨日的故事。這也是很多VC和產業資本入局心態的映射:不想錯過。

一位產業資本的投資人告訴我們,這波kimi引發的新的大模型熱潮中,月之暗面應該是“幾個大模型公司中,最容易過投委會的項目”,因爲“所有機構的合夥人都可能試用過kimi。”而最焦慮想投入的人羣,除了一些美元VC,還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尤其是一些中廠”。

有美元基金投資人對我們表示,最近新入局大模型的機構,不僅包括一些補槍的美元VC、上市公司,甚至還包括一些人民幣大國資和部分險資。但此後是否還有更大的資金接續、以及大模型公司的商業化難題,“遲早要面對這種拷問,但現在還完全是迷霧森林”。

大模型創業大概是史上最令人糾結的風口。

它狂風驟雨般在全球科技領域形成共識,然後又快速產生分化。以金沙江創投管理合夥人朱嘯虎爲代表的現實主義派,始終在抱持一種相對悲觀的態度。比如他認爲這一代大模型創業公司,面臨比上一代商湯等AI公司更惡劣的處境:公司之間技術沒有差異,每一代技術都要重新砸錢,且投資規模指數級上升;另外如果沒有好的商業模式,每代技術的變現週期也僅有兩三年。在openAI發佈發佈GPT-4o後,朱嘯虎在朋友圈的新判斷是,“不是深度綁定大廠的模型公司基本已經出局”。

一些人極度渴望進入,另一些人卻在冷眼旁觀。這就是中國大模型風口裏的一道獨有奇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