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以数实融合和绿色智造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而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绿色工厂作为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实施主体,地位作用日益凸显。

在第3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之际,多彩贵州网联合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推出《贵州·绿色工厂巡礼》系列报道,聚焦贵州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优秀案例,记录其逐“绿”路上的实践经验与故事,同时树立标杆,引领更多工业企业提升绿色工厂创建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贵阳市小孟工业园的贵州新曙光电缆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低压车间、中压车间、架空线车间内,自动化绞线设备不停运转,工人与机械设备配合默契、协调紧密。雨水收集装置、热回收装置、污水处理站等环保设施应有尽有。“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理念和产业发展模式,从这里就可见一斑。

干净爽朗的生产车间

作为贵州长通集团的骨干企业之一,新曙光电缆主要从事设计、生产、销售电线电缆、电缆配套等系列产品,目前已成长为国内一流、西南领先的大型电缆制造企业,现有高端生产装备250多台套,检测设备200多台套,年产值超50亿元。先后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贵州省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贵州省企业技术中心”等。2023年,其同时入选省级和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贵州新曙光电缆有限公司技术部长陈小焱介绍,公司从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设计、节能减碳等众多维度展开全面考核并严格落实节能低碳环保理念,致力于全面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水平,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工厂。

实验检测室

新曙光的生产厂房,从厂房高度、窗户大小及数量、照明系统、能源结构,到热回收、水收集、水循环、污水站、环保漆等方面,从设计阶段就融入“绿色”理念。

“我们优化能源结构,优先采用清洁能源。空调也采用了余热回收装置,实现反向逐级控制,节能降耗。”陈小焱说,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余热回收装置回收热量用于水加热,再用于生产,污水经污水站、中水回收装置等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最大限度减少水电消耗。

据了解,新曙光电缆从组建之初就围绕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绿色供应商、绿色信息披露等维度提出发展目标要求,应用市场化手段实施规范管理和引导,与上下游供应商一道共同打造绿色供应链体系。

“生产上我们使用可回收材料,禁止使用有害物质,实现物料平衡核算。同时,优先采用绿色供应链产品,原辅料满足绿色环保要求。”陈小焱告诉记者,公司主要原材料铜杆和铝杆两家供应商金川集团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广西信发铝电有限公司均为绿色节能环保型企业。

低压车间外部

新曙光电缆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于企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的全过程,使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成为上下游供应关系,最终实现用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产品环保化。

“单位产值消耗仅为每万元8公斤标准煤,为国内同行业能耗水平的十分之一。”陈小焱说,除了单位产值能耗优势,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远低于同行业平均排放水平。

“一体化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的物料管理实现了将生产车间的各种物料,按照生产管理的严格要求进行信息化管控,实现物料的智能管控。已完成质量管理、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能源管理四体系认证。”这是第三方认证机构对新曙光电缆创建“绿色工厂”的整体评价。

生产车间一角

科技创新、人才引领,智能制造、绿色发展,为企业产品竞争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势——44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6项),与知名高效深入产学研合作,让新曙光电缆在高性能绝缘材料、特种电缆、三代电缆等产品开发上行稳致远,更多的市场订单接踵而至,目前订单已达到4亿多元。

“坚定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助推电缆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为电线电缆行业树立高质量发展标杆。”贵州新曙光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申进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依据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考虑电缆的整个生命周期,从产品设计、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废弃后回收处理等阶段为出发点,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降低营运成本和生态环境影响,提高核心竞争力。

本网记者:张亚 王静怡

一审:陈燕

二审:何秋怡

三审:杨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