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邵阳日报

2018年秋季,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我在这里接待并帮助了出现形形色色问题的学生不下百次,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黎同学。

那天,小黎是被其班主任拖到心理咨询室来的。据说他上课故意说很难听的话,把上课的老师气得不轻。班主任反映,这个孩子以和人对着干为乐,怼老师、怼同学,在家里也常常和家长唱反调,好话丑话都听不进去,所有人都拿他没办法,班上同学叫他“犟牛”。

通过初步了解,我也从他上课的表现、造成的后果入手,教育他这样做不管是从短期还是长期看,后果都很不好。孩子也答应以后要好好改。

结果,过了几天,班主任又跑过来告诉我,这个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还是老样子,做了错事还强词夺理,他爸爸妈妈气得说不想要他了。

我才明白,我们对他的教育他完全没有接受。于是,我详细打听了他家里的情况和他在学校的情况。原来,他个子矮胖,成绩也不好,家里所有的人都宠他的妹妹、数落他。于是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开始作祟,抱着“与其让你们都讨厌我,还不如我先讨厌你们”的扭曲心态,处处和人作对、唱反调。

找到问题所在,我和班主任一起制定了教育计划。通过他最擅长的五子棋比赛,重拾他的自信心,然后让家庭、同学接受他、关爱他、肯定他。结果效果出奇得好。小黎发现身边的人都接纳他了,他开始变乖巧了,还懂得怎么关心他人了,甚至还培养出拼搏精神了。2021年,在一次排球赛中,小黎和队员们凭借精湛的技术、敢打敢拼的斗志获得了冠军。小黎也因为吃苦耐劳、团结一致的精神被评为“新时代好少年”。他也从家长口中的“犟牛”变成了“乖崽崽”。

从这个案例中,我也收获了两个道理。

一、心理教育不能单单“以理服人”。我们平时在教育中,总是从事情的后果出发,总是教育孩子“这样做后果是什么”,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可为什么有些孩子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却“偏向虎山行”?那是因为我们没有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感性是大于理性的,为了一块橡皮、为了一句玩笑,他们是可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生死”尚顾不上,对和错就更不那么看重了。所以,我们在开展心理教育时,首先考虑孩子心中所想,做到“以情动人”“以爱感人”。

二、心理教育要让孩子获得“尊重感”。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我们做心理咨询工作的,首先要读懂孩子的内心。“要不是没有办法,谁愿意破罐子破摔?”面对有偏激行为的学生,我们切记不要做给孩子“指一条明路”的高人。所以,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走进孩子的内心,获得他们的信任,维护孩子的自信心,是保障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赵霄,任职于双清区前进小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