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過去,一轉眼我們都老了,人到晚年,是悠閒的,在這種悠閒的時光中,我們要如何處好與親人之間的關係呢?

作爲老人,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不多管閒事,不隨意惹是非。世間事一旦跟是非扯上了關係,我們都要學會遠離,不給自己徒惹是非。

面對親人,我們更應該保持距離,做到有分寸,不越界,以免傷了彼此的感情。

說話是一門藝術活,一句話不好聽,就會讓人產生反感的心理,會給人不舒服的感情,認爲你是倚老賣老,次數多了心裏難免有想法,也就漸行漸遠了。

所以,面對不同的人,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說話適可而止。尤其是對於自己的親人,更應該注意,不要因爲是親人就口無遮攔,想說什麼說什麼。

有3個需要注意的點,作爲老人一定要懂:

01對與親人間的利益糾紛,不要隨意指手畫腳,儘量不要參與

如今的社會是人情的社會,利益是考量一個人關係好壞的主要因素。

就如同古語所云:“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由此可見利益對於人情的重要性。

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從不同的信息來源會了解到,父與子因爲利益反目,手足兄弟因爲利益老死不相往來,更有因爲利益,親人之間彼此算計的。

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中,也往往有着利益的牽扯,它是人與人之間感情的試金石,也是一個催化劑。

利益將人性更大地凸顯了出來,不論是什麼樣的關係,一旦牽扯到了利益,隨時都有着翻臉的可能。感情的深淺更是會或多或少的因爲利益,而變得彼此薄。

人到晚年,更要懂得對與親人間的利益糾紛,不要隨意指手畫腳,儘量不要參與。

人老了,要懂得裝聾作啞,親情經不起試探,不要因爲自己是長輩就不注重話語的表達方式,而口無遮攔。

沒有人會慣着你,哪怕是你的親人,你說她們不喜歡聽的,說的次數多了,也會遭到嫌棄,甚至關係陷入僵局,彼此不再往來。

利益的關聯纔是最現實的,哪怕是在親情之間也一樣,雖然大家都相信血緣關係更親切可靠,但若是我們一廂情願,這樣就更容易失望,更容易得罪人。

所以,越是年紀大了越要明白,哪怕顧及親情,渴望親情,面對親戚之間的利益,也要把握好分寸。對與親人間的利益糾紛,不要隨意指手畫腳,儘量不要參與。

02對與子女的事情,少說多看,除非她們問

人到晚年,孩子都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對於孩子我們要學會保持距離地說話。不要認爲自己是長輩,比孩子年長,就可以隨意說話。

現實中,很多老人常常說:我喫的鹽比你們喝的水還多,給你說的都是經驗,你得聽着。管不住自己嘴巴的說個不停,甚至孩子不聽取意見她們還會生氣。

殊不知,這樣的行爲是在爲自己和孩子之間埋下隱患,帶來怨恨,次數多了,哪怕再親的血緣,感情也會慢慢變淡,走到最後只剩下埋怨。

猶記得以前小區裏就有一位大爺,說話做事完全不給自己的孩子留面子,還常常對着其他人埋怨孩子大了,翅膀硬了,一點也不孝順。

可大家都是一個小區的,說一次大家信了,說得多了,大家也都有眼睛,都會觀察,慢慢地就不信了。

反而說是大爺自己嘴碎,看不清現實。而子女因爲他的埋怨也不願意再跟他多來往,多交流。

家庭的和睦在於有分寸感,有想法可以提議,但不能要求其他人必須聽,有問題要及時溝通。

對於跟自己個人不相關的事情,不要參與,少說話,不問不答。人到了晚年,要學會“裝聾作啞”,以免影響家庭的和睦,讓自己的晚年過得不幸福。

03別人家庭的事情不參與,不管閒事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拿捏不好分寸,對與親人間的事情,誇誇其談。面對別人夫妻之間的事情,指手畫腳。

可是,我們要明白一件事情,作爲局外人,是沒有辦法對與對方爭吵的事情去感同身受的。作爲旁觀者,對你來說無所謂的事情,對與身在其中的人來說或許就是大事。

你的勸說和參與只會讓事情走向未知的方向,雖然心是好心,但好心也容易辦壞事。

另外,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考慮事情,看問題的方式也就不一樣,這樣矛盾點也就更多了。

哪怕是親如夫妻,也最好不要干涉彼此的個人私事。不要拿夫妻幾十年了來當作理由,去隨便干涉老伴的事情,這是引起夫妻矛盾的主要點。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情因素,看重的,在乎的也並不一樣,所以,有些事,最好不要去幹涉。

當他們主動問了,你可以說說自己的看法,給他們提供一些思路,但不要指手畫腳,自我感覺良好的去替對方做決定。

我們的生活並不需要那麼多的智多星,也不需要那麼多的參謀者,管好自己纔是本分。與其費力不討好得被怨懟,不如少說話,過好自己的日子。

該我們做的做了,其他的就順其自然吧,我們問心無愧就好。其他的時間,過自己的日子,少說話,做個通情達理的老人,給自己一個幸福的晚年。

04寫在最後

人到晚年,忙忙碌碌的一生到了可以悠閒的時間,要學會愛自己,不給自己找事情,做好本分,做個通情達理的老人。

有時候,有些話,說得多了並不會讓人感到高興,反而會產生矛盾,導致感情生疏,甚至斷交。

面對親情,更要懂得再好的親情有些話也要少說,無論是子女的事情,還是親戚的事情,我們可以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參考意見,但不能過多的參與,以免晚景淒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