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阜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段华梅 通讯员 宁静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近日,随着气温升高,接种狂犬疫苗的市民增多。患者多为学龄期儿童,大多是被自家或邻居家的猫狗所伤。

市疾控中心提醒,为方便市民就近接种狂犬疫苗,除市疾控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我市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也设置了24小时狂犬病处置门诊。

接种狂犬疫苗增多

5月16日9时,记者来到市疾控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这里设置有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前来就诊的市民络绎不绝。

正在就诊的王先生告诉记者,5月15日晚,他上厕所时,奶奶养的狗突然向他扑来,导致他的腹部、腿部、胳膊等多处被咬伤。“奶奶养的狗平时并不咬人,不知道那天晚上怎么了。”王先生心有余悸地说,由于时间太晚,他在家清洗伤口后,第二天一早赶到市疾控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接种了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血清)。

平时看起来温顺的小动物,怎么会突然伤人呢?工作人员解释,气温升高后,宠物容易变得烦躁冲动,“发脾气”的几率随之升高。同时,市民衣着较少,部分皮肤裸露在外,在与宠物接触时更容易被抓伤和咬伤。从以往情况看,狂犬疫苗接种高峰期在七八月份。届时,接种人数还会有所增加。市民被猫狗抓伤和咬伤后,可及时就近前往狂犬病处置门诊接种狂犬疫苗。

被猫狗伤后要正确处置

狂犬病是一种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传染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99%的狂犬病是由犬引起的,其次是由猫引起的,一些貌似健康的犬、猫等的唾液中也可能带有病毒。人一旦发病,特征性临床表现为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最后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死亡率几乎是100%。因此,狂犬病只可预防,无法治疗。

“规范的处置需要做好3个步骤,这3个步骤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首先要及时清洁伤口。如能在规范的医疗机构处理最好,如果不能及时去医院,可先自行作紧急处理。直接使用肥皂水和有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被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随后用碘伏对伤口进行局部处理,用干净的布或毛巾覆盖住伤口后尽快就诊。

规范处置的第二点是,尽快注射狂犬疫苗。伤口在头面部或咬伤严重的,需要更早、更快产生抗体保护。选用更高效的疫苗接种方法,可提供更可靠的健康保障。

第三,对于一些危险程度比较高的暴露,如头面颈部咬伤或疑似被狂犬咬伤的患者,还应该及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血清),以便及时构筑好免疫屏障。

如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高,很多人饲养的宠物狗、猫都注射了狂犬疫苗。被这类猫、狗抓伤和咬伤后,还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狗、猫注射了狂犬疫苗,只能保护狗、猫不发病,其体内仍可能携带病毒。

此外,孕妇被动物咬伤,也要及时接种狂犬疫苗。

破溃皮肤被猫狗舔舐也要打疫苗

一般来说,被猫狗致伤的程度可分为三级: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属于一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二级暴露;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动物唾液污染,为三级暴露。如果是一级暴露,要清洗暴露部位,无需医学处置;二级及以上暴露,需要处置伤口+接种疫苗;三级暴露,需要处置伤口+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疫苗。

被猫狗咬伤后,即使是很小的伤痕也要接种疫苗。从以往病例看,狂犬病发病患者往往是伤口轻微被忽略、没有接种狂犬疫苗的,而伤口严重的患者因为及时正规接种了疫苗,反而不会出现狂犬病。

“尽量不要招惹动物,避免被抓伤、咬伤。一般来说,被流浪狗、流浪猫抓伤和咬伤后的感染风险,要高于被家养狗、猫抓伤和咬伤。”市疾控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工作人员提醒,在户外遇到陌生犬只时,不要立即逃跑,也不要大声尖叫或者死盯着它看,可以两臂收拢保持原位站立,直到它离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