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報道 記者 張曉雅】據法新社報道,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20日否認以色列對加沙發動的軍事行動是“種族滅絕”,並抨擊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對以色列領導層申請逮捕令的行爲“荒謬”。法新社此前報道稱,如果國際刑事法院批准逮捕令,意味着其120多個締約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都將有義務逮捕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防長加蘭特。

報道稱,拜登在白宮玫瑰園舉行的“美國猶太裔傳統月”慶祝活動上說,“現在發生的事不是種族滅絕。”他還提到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去年10月7日襲擊以色列引發了衝突。他同時加大對國際刑事法院的抨擊稱,“我們拒絕”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卡里姆•汗要求逮捕以色列總理和防長的申請。


當地時間5月20日,拜登在“美國猶太裔傳統月”慶祝活動上講話 圖自外媒

對於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同時也在申請對哈馬斯領導人的逮捕令,拜登還稱,“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不存在對等關係。”報道稱,拜登承諾對以色列“堅不可摧的”支持,補充說“我們與以色列站在一起。”

法新社提到,幾小時前,拜登還發表一份書面聲明,抨擊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申請的逮捕令“荒謬”。

據法新社報道,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20日表示,已經就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國防部長加蘭特涉嫌戰爭罪申請逮捕令。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卡里姆•汗表示,內塔尼亞胡等人被指控的罪名包括“大規模殺戮、製造飢餓並以此作爲戰爭手段,包括拒絕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在衝突中故意針對平民等”。他說,“(內塔尼亞胡)被指控危害人類罪是指其根據國家政策對巴勒斯坦平民進行廣泛和有系統的攻擊的一部分。根據我們的評估,這些罪行一直持續到今天。”卡里姆•汗還稱,他也在申請對哈馬斯領導人辛瓦爾等人的逮捕令,哈馬斯領導人將被指控“劫持人質罪”等。

卡里姆·汗20日還表示:“我再次強調,國際法適用於所有人……沒有人可以逍遙法外。”

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申請對內塔尼亞胡等人的逮捕令,立即遭到以色列“猛烈抨擊”。以色列外交部長卡茨稱,“對以色列總理和國防部長申請逮捕令,並將他們與哈馬斯並列……這是一個將永遠被銘記的歷史恥辱”。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申請對內塔尼亞胡等人的逮捕令,也令一直偏袒以色列的美國尷尬。據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報道,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19日從沙特抵達以色列,他此行的目的除重啓停滯的巴以談判外,更關鍵的事情就是推進美國、沙特、以色列達成複雜的三方協議,促使以色列和沙特實現“關係正常化”。

延伸閱讀:

以色列警告美國:一旦逮捕令下發,我們就對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動手

“國際刑事法院將發佈逮捕令”的消息,搞得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惶恐不安。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內塔尼亞胡近日“不斷打電話”給美國總統拜登,希望拜登出面阻止。

據美國Axios新聞網5月2日報道,多名來自以色列和美國的知情官員透露,以色列政府已警告拜登政府,如果國際刑事法院對內塔尼亞胡及其他以色列高官發出逮捕令,以色列便將對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下手,採取可能導致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崩潰的報復手段。

報道稱,過去兩週,以色列官員越來越擔心國際刑事法院準備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國防部長加蘭特和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哈勒維發出逮捕令。兩名以色列官員說,以色列已告訴美國,根據他們掌握的信息,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正在背後向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施壓。



加沙城內一片廢墟 圖自網絡

來自美國和以色列的官員說,以色列政府向拜登政府表示,一旦逮捕令發出,以色列將認爲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負有責任,並採取可能導致其垮臺的強硬報復行動。其中一項可能的行動是凍結以色列爲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代收的稅款。而沒有這些資金,該機構就會破產。

一名以色列高級官員告訴Axios,國際刑事法院逮捕令的威脅是真實存在的,並強調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以色列內閣可能會做出懲罰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正式決定,這可能導致其崩潰。

白宮和以色列總理辦公室拒絕置評。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官員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據半島電視臺此前介紹,根據20世紀90年代達成的協議條款,以色列代表巴勒斯坦人徵稅,並每月向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轉賬。雖然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於2007年被驅逐出加沙地帶,但該飛地的許多公共部門僱員仍保住了工作,並繼續通過轉移的稅收收入領取工資。

數據顯示,以色列代表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每月徵收的稅收約爲1.88億美元,佔該機構總收入的64%,其中很大一部分用於支付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工作的約15萬名政府僱員的工資。但在去年10月7日巴以衝突爆發後,以色列政府便凍結了專門用於加沙的稅收,並於今年1月起將這筆資金轉移至挪威。

2月18日,挪威政府表示已同意就向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轉移由以色列代徵的稅款提供協助,以避免巴民族權力機構出現嚴重財政問題。

日前,《以色列時報》、《耶路撒冷郵報》等多家以媒援引消息稱,國際刑事法院最近幾天可能會對內塔尼亞胡、國防部長加蘭特和國防軍參謀長哈勒維發出逮捕令,並可能同時對哈馬斯官員發佈逮捕令。

據介紹,國際刑事法院擁有124個常任理事國。不同於處理國家間爭端的國際法院,國際刑事法院重點審理犯有戰爭罪、危害人類罪和種族滅絕罪的個人刑事責任。美國和以色列均不是《羅馬規約》的締約國,但巴勒斯坦2015年簽署了該規約,因此,國際刑事法院有權裁決與巴勒斯坦有關的問題。

早在去年11月,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卡里姆·汗(英國籍)就證實,他正在對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和東耶路撒冷可能發生的戰爭罪進行調查,調查始於2021年3月,可追溯到2014年6月13日。卡里姆·汗當時表示,鑑於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該調查將“延伸到10月7日以來敵對行動和暴力的升級”。

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國際法教師馬修·吉萊曾向路透社表示,任何面臨逮捕令的個人都將無法前往國際刑事法院的124個成員國,其中包括大多數歐洲國家、日本和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否則他們可能會被拘留。如果國際刑事法院對以色列官員發出逮捕令,將加劇以色列在國際上的孤立。



以軍正持續轟炸加沙南部城市拉法並威脅地面進攻,引發國際輿論批評 圖自半島電視臺報道截圖

據以色列新聞網站“Walla”報道,有分析人士表示,內塔尼亞胡正“承受着不同尋常的壓力”,因爲一旦國際刑事法院對他及其他以色列高官發出逮捕令,將嚴重惡化以色列的國際地位。因此,內塔尼亞胡正在“不停地通過電話推動”阻止逮捕令,尤其是針對美國總統拜登。

鑑於這種擔憂,內塔尼亞胡4月26日發文稱,國際刑事法院“企圖破壞以色列主權,威脅逮捕中東地區唯一民主國家兼世界上唯一猶太國家的士兵和官員”,以方對此拒不接受。他還說,國際刑事法院不會影響以軍行動,“但會樹立一個危險先例,威脅到所有打擊恐怖主義和侵略的民主國家的士兵和官員”。

當地時間4月29日,白宮終於發聲,稱美國“不支持”國際刑事法院的調查。白宮發言人讓-皮埃爾稱,美國“對國際刑事法院的調查態度非常明確”,“我們不支持這項調查,我們不認爲他們有管轄權”。

據Axios新聞網本週早些時候報道,4月28日,拜登與內塔尼亞胡通話。兩名知情美國官員透露,內塔尼亞胡再次向拜登尋求幫助。拜登則告訴內塔尼亞胡,美國反對國際刑事法院對以色列進行調查,以媒“以色列12頻道”此前有關“美國爲逮捕令開綠燈”的報道不屬實。

這兩名美官員還說,拜登政府私下曾向國際刑事法院表示,對以色列領導人發出逮捕令將是一個錯誤,美國不支持這一行動。其中一名官員表示:“我們正悄悄地敦促國際刑事法院不要這樣做,否則以色列將報復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該官員還稱,拜登政府並不認爲這一事件像以色列人認爲的那樣迫在眉睫。

當地時間4月30日,白宮發言人約翰·柯比在新聞發佈會上重申,美國反對國際刑事法院對以色列進行調查。但他同時強調,美國也反對對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進行威脅和恐嚇。

Axios新聞網稱,以色列官員對柯比的言論感到震驚,並詢問白宮這是否代表美國立場的改變。白宮表示,美國的立場沒有任何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