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綜合邁赫爾通訊社及路透社20日消息,伊朗總統萊希及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在19日的直升機事故中罹難。伊朗副總統曼蘇里表示,將於當地時間21日上午在東阿塞拜疆省大不里士舉行萊希遺體告別儀式。21日下午將於伊朗庫姆省庫姆市舉行萊希遺體告別儀式。22日,將在德黑蘭舉行相關紀念儀式,隨後萊希的遺體將被轉移至馬什哈德,並於23日在馬什哈德舉行葬禮。

伊朗議會20日宣佈休會,以哀悼總統萊希,並將於21日上午再次舉行會議。伊朗體育官員20日宣佈,由於總統萊希遇難,本週該國取消所有體育賽事。

當地時間5月20日,由伊朗第一副總統、伊朗議會議長、伊朗司法總監組成委員會舉行會議,並對伊朗總統選舉做出安排。會議決定,總統候選人登記時間爲5月30日至6月3日,競選活動將在6月12日至6月27日展開,並定於6月28日舉行總統大選。


伊朗總統萊希乘坐直升機時遇難

伊朗總統墜機細節公開:墜機後幾分鐘內離世

據參考消息援引俄羅斯衛星社5月20日報道,伊朗紅新月會負責人皮爾侯賽因·科利萬德表示,失事直升機上人員“在墜機後幾分鐘內死亡”。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援引科利萬德的話報道稱:“從發現直升機殘骸發出的信號到救援人員抵達墜機地點用了超過40分鐘。”

他表示,紅新月會的救援人員在海拔2500米的地方發現了直升機殘骸,2000多人蔘與搜救行動。直升機完全毀壞。

當地時間5月20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在當天的簡報會上表示,伊朗政府曾向美國尋求協助,尋找載有伊朗總統萊希的直升機。米勒稱,美國此前向伊朗政府明確表示將提供援助,但“出於後勤方面的原因”美國最後未能提供這種援助。

多國表示哀悼

對於伊朗總統萊希等官員因搭載的直升機失事而遇難一事,多國政府和領導人20日表示哀悼。

黎巴嫩真主黨稱讚萊希是“我們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和堅決捍衛者……也是抵抗運動的保護者”。這個強大的組織在加沙戰爭期間與以色列不斷爆發跨境交火。該組織在一份聲明中說:“黎巴嫩真主黨表達最深切的哀悼。”黎巴嫩宣佈將舉行3天的官方哀悼。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也表示支持親密盟友德黑蘭。敘利亞總統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說,巴沙爾“申明敘利亞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與逝者家人和他的戰友們團結一心”。

俄羅斯總統普京20日向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發去唁電,對在直升機失事中遇難的伊朗總統萊希和其他人員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伊拉克、土耳其、阿聯酋、巴基斯坦、阿富汗、南非、韓國等國也對在直升機失事中遇難的伊朗總統萊希和其他人員表示哀悼。

北約表達慰問,歐盟發文哀悼聯合國安理會全體默哀一分鐘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5月20日上午,聯合國安理會在舉行烏克蘭問題會議前,全體起立向伊朗總統萊希、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及其他直升機事故遇難者默哀一分鐘。


安理會全體起立向伊朗總統萊希等遇難者默哀一分鐘

當地時間5月20日,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發表聲明,對伊朗總統萊希、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希揚及其同事於5月19日在直升機事故中遇難表示哀悼。古特雷斯還向遇難者家屬以及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政府和人民表示誠摯哀悼。

當地時間20日,歐盟發表聲明,對伊朗總統萊希和伊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希揚等高級官員在直升機事故中罹難表示哀悼。聲明說,歐盟對所有受害者的家人和受影響的伊朗公民表示同情。

據參考消息援引,法新社5月20日報道,北約20日就伊朗總統萊希在直升機墜毀事件中遇難向伊朗表示“慰問”。北約發言人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表示:“我們爲伊朗總統萊希、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和其他在直升機墜毀事件中喪生的人向伊朗人民表示慰問。”

另據德新社5月20日報道,歐盟委員會負責危機管理的委員亞內茲·萊納爾契奇爲歐盟決定提供衛星地圖,以協助搜尋載有伊朗總統萊希的直升機墜毀地點進行了辯護。報道稱,萊納爾契奇20日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寫道,“(我們出於)爲搜救行動提供便利而應請求”提供衛星勘測服務,“這並不是對任何政權或機構的政治支持”。

以官員否認以色列與墜機有關

據新華社,一名以色列官員20日表示,以色列與伊朗總統賽義德·易卜拉欣·萊希遇難沒有關聯。

這名不願公開姓名的以方官員告訴路透社:“不是我們(乾的)。”

據伊朗官方媒體20日報道,萊希乘坐的直升機在伊朗境內墜毀,萊希與伊朗外長侯賽因·阿米爾-阿卜杜拉希揚等多名官員遇難。

以色列與伊朗長期敵對。伊朗多次指認以方暗殺伊方官員和科學家,並對伊朗實施破壞活動。

去年12月,伊朗稱在敘利亞擔任軍事顧問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官賽義德·拉齊·穆薩維遭以色列導彈襲擊身亡。

今年4月1日,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領事部門建築遭導彈襲擊,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高級指揮官穆罕默德-禮薩·扎赫迪等人死亡。伊朗認爲此次襲擊是以方所爲,對以色列進行了報復性打擊。

萊希墜機前歷史性訪問阿塞拜疆

祕密完成美伊會談

據界面新聞報道,在登上那架失事的直升機前,萊希等人出席了阿拉斯河上的水電大壩落成典禮。阿拉斯河是伊朗和阿塞拜疆共享的河流,大壩由兩國聯合修建。伊朗方面稱,該大壩爲該國西北部最大、最重要的邊境項目,將爲4萬人創造就業機會,併爲附近省份的旅遊業和農業發展鋪平道路。

然而,這兩個伊斯蘭鄰國的政治關係並不親密,阿塞拜疆與伊朗的地區宿敵以色列關係緊密。

2023年1月29日,阿塞拜疆駐德黑蘭大使館遭到槍擊,使館安全負責人喪生,這導致兩國關係愈加緊張。阿塞拜疆因此關閉使館並召回工作人員。伊朗方面在初步調查後稱,襲擊是槍手出於“個人和家庭原因”,而非政治動機。

近日此事正在翻篇。3月份,在會見阿塞拜疆外長後,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宣佈兩國關係進入“新篇章”。阿塞拜疆外交部則表態稱,即將重開駐德黑蘭大使館。


萊希和阿塞拜疆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握手 圖源:視頻截圖

伊通社稱,在19日的大壩落成典禮上,萊希和阿塞拜疆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漫步在834米高的壩峯上,之後還進行了簡短會談。

萊希在大壩落成典禮上說,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關係紐帶牢固,根植於共同的歷史、文化和信仰。他還希望,兩國關係應進一步擴大到區域和國際合作。“但敵人不希望看到我們關係取得進展。”萊西說。阿利耶夫也表達了類似立場。他認爲兩國此次會晤向地區和世界傳達了一個信息,“任何人都不能在我們兩國間製造誤解和分裂,發展雙邊關係是積極的。”

19日晚,在得知萊希飛機失事後,阿利耶夫發表聲明稱“深感不安”,並表示“作爲鄰國、朋友和兄弟國家,阿塞拜疆隨時準備提供伊朗需要的任何援助。”

伊朗總統墜機事發前一天,5月18日,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團在伊通社發佈聲明,證實了美伊祕密會談的報道,同時表示兩國會談是“持續的”,“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17日, 美國新媒體Axios率先爆料稱,拜登政府兩名官員當週與伊朗進行了間接會談。美方參加人員包括拜登的中東政策高級顧問佈雷特·麥格克和伊朗問題代理特使阿布拉姆·佩利。報道沒有說明伊方具體參會人員。不過,同樣在此次事故中喪生的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是美伊祕密會談的最高直接負責人。

報道稱,美方人員於14日抵達阿曼,會見了阿曼調解人。美伊會談是間接的,雙方不直接見面,而是由東道國阿曼從中傳話。據美媒的說法,會談話題包括防止中東緊張局勢升級,以及美國對伊朗核計劃的擔憂。最近幾周,幾位伊朗官員暗示有可能轉向生產核武器。

這是美伊今年的第二次祕密會談。1月份,兩國就在阿曼進行了此類談判,話題涉及胡塞武裝結束對紅海船隻襲擊,以及美國對伊朗核計劃的擔憂。

編輯|程鵬 杜恆峯

校對|劉思琦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參考消息、界面新聞、新華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