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荐博 淄博报道 通讯员勾翠华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心内二科主任刘亮的手机中存着上千个患者的联系方式。电话、短信、微信……每日刘亮的手机都处于“繁忙中”。

“日常随时打电话,电话就可以进行复诊。”对刘亮来说,与他接触的患者,但凡需要他的联系方式,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给他们。即使不间断的信息与电话占据着刘亮的工作甚至休息时间,但在他看来,作为医生本应如此。

“只要你用心对待患者,他们便能感觉到,从而获得患者更多的信任与认可。”只要患者需要,刘亮便24小时在线。

十几年的从医生涯,刘亮对待患者始终如一。年岁的累积并未消磨掉刘亮作为一名医者的炽热初心,反而使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护卫百姓健康而步履不停。

脚步从未停歇

与科室共成长

毕业于2007年的刘亮来到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历经一年的科室轮转后最终选择了心内科。

1993年独立成科的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心内科,在彼时具备强劲的专业实力——1996年6月实现首例DDDR起搏器植入成功、同年7月首例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2002年12月首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成功……科室在淄博地区率先开展了诸多新项目及新技术,专业技术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

加入心内科的刘亮如同“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他深知务必要沉下心来,积极提升自我。

2014年,刘亮以心内科主治医师的身份去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修冠心病介入治疗,在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进修的半年期间,每天穿着铅衣在介入室参与手术已成为刘亮的日常。

进修期间,由于阜外医院的手术较多,刘亮每次跟着老师做完手术已是凌晨一两点。“辛苦是一定的,但是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与新技术。”刘亮说,半年的进修不仅使他精进了技术,更与阜外医院的专家老师们建立了较好的关系,方便在日后帮助他答疑解惑。

刘亮进修结束回到医院后,逐渐配合科室领导开展高、精、尖的冠脉介入治疗。而此时刚好是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的快速发展期,在新技术引领带动下,整个心内科飞速发展,一年的介入手术数量最高达1000余台。

在刘亮看来,他的进步与成长始终是与科室同频、与医院同频的。

2015年8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成立心脏病诊治中心;2016年11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成立了山东省第二家、淄博市第一家“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并顺利通过国家认证。后续又建立心衰中心、房颤中心等,运营情况良好,为患者的救助给予保障。

“目前心内科人员配备较为科学,不仅有三名副主任医师,更有外聘的北京专家大咖坐诊。”刘亮说,同时科室经常与北京各大医院的专家进行交流沟通,专家们也会不定期来到医院授课,并带领科室开展心内领域的复杂手术。

刘亮介绍,近年来心内科分科以后开展了许多新技术:2018年开展了血管内超声(IVUS);2022年成功开展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2022年9月成功开展植入式心脏除颤复律器(ICD)术及心脏再同步化术(CRT);2023年3月开展震波球囊治疗钙化病变技术;2023年4月开展起搏器左束支起搏技术……

刘亮表示,目前这些新技术科室可独立开展,不需请专家。

15年医患羁绊

是患者,更是家人

早期的冠脉介入手术需要股动脉入路,并发症多,术后较多不良反应,导致做介入手术的患者十分痛苦。“而今时不同往日,现在桡动脉,甚至肱动脉入路微创手术的开展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刘亮说。

2023年4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心内科成功开展了经腋静脉植入起搏器技术。

刘亮告诉记者,之前手术的常规途径是在锁骨下静脉植入起搏器,而锁骨下静脉与动脉是相邻的,在穿刺的时候有可能出现动静脉损伤,以及合并其他的并发症较多。如今穿刺腋静脉植入其博取,第一是安全,第二感染机会少,并发症也少,对患者来说更有益。

科室在快速发展期间,忙碌是刘亮更是心内二科的常态。

对于身着铅衣的介入团队来说,一天1—2台手术就已浑身湿透,而刘亮最多曾一天参与过19台手术。

从早上太阳升起到晚上月影星疏,每日的光景轮转变幻,不变的是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心内科这群铅衣战士的坚守。

据刘亮回忆,2009年他曾收治了一位因冠心病心绞痛入院的患者,给予他药物治疗之后,却第二天早上突然发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当时,心内科团队在技术有限的情况下为患者采取了溶栓,于是后续又请了专家进行手术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整个治疗均以患者为中心,也得到了患者充分的信任。

“今年4月初,他又来医院找我进行复查。”在进行心脏支架手术后的15年期间,这位患者一直保持着固定的复查频率,每次见到对方,就如同见到一个熟悉的老朋友,这也成为两人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与联系。

刘亮表示,现在许多患者都与他保持着10年乃至以上的联络,是朋友,也是家人,是温暖的羁绊。

最年轻患者仅20岁

预防科普很重要

除了介入治疗,刘亮带领的心内二科还承接胸痛中心的工作,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可能下一秒就会面临急诊患者的诊断与救治。无论白天或夜晚,工作日或节假日,刘亮所在的心内科团队保持着一年365天的待命。

“不敢出远门,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急诊患者。一般患者还没到医院,我们就已经到医院了。”刘亮说。

只要患者需要,刘亮依然24小时在线。

刘亮告诉记者,科室有专门的微信群,村医与乡镇卫生院都在群中,如有紧急患者便会第一时间通知医院,有紧急情况医院会立即回信,并为需要的患者开启绿色通道……这一举措使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的医疗服务覆盖到基层,真正打通了守护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提及心血管疾病,刘亮语气变得些许沉重,他说:“他接诊过最年轻的患者仅20岁。”

在不少人的传统观念中,慢性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见于老年人群。但多项临床研究报道,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正呈年轻化趋势。

刘亮说,前段时间刚接诊一位28岁的年轻患者,刚步入婚姻,却突发急性心梗。“肥胖、不健康饮食习惯、高的血脂血糖血压,都是重要因素。”刘亮表示,心血管疾病年轻化与多种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临床上,对于心血管疾病提倡三级预防措施,其中一级预防尤为重要。”刘亮表示,易患冠心病的人群,应积极改善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建立起有利于血管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积极建立有利于血管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活动,同时避免熬夜、避免劳累、避免情绪紧张,长期生活压力也是有影响的。

如果已经有了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怎么办?刘亮表示,一定要积极地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得了冠心病也无需害怕,要及时就医。

再者,如冠心病、心衰已经较为严重,除了及时就诊与复查,还要做好自我管理,定期与医生联系,防止病情加重。

刘亮透露,未来医院有计划成立心脏中心,到时心内科便可联动心外科共同会诊、手术,携手共进,推动两个科室共同发展,发挥出“1+1>2”的效果。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鲁中地区知名心脏中心。”刘亮的眼神笃定。

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心内科可独立完成心脏疾病介入治疗的所有手术。同时,借助北京专家团队影响,逐步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周边县市甚至省内外其他地区人员就诊。

这不仅是刘亮的愿景,更是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心内科的愿景。为了这一愿景,他们在路上,且迈着无比坚定的步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