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 消息,近日,有讀者反映,杭州出現了一些“上門回收黃金”的疑似騙局,某些商家在線上溝通時報高價,卻在上門回收時通過種種手段聲稱黃金“有問題”,再壓價回收。

上門回收黃金,到底有沒有貓膩?連日來,記者暗訪調查黃金回收市場背後的種種“套路”。

黃金飾品裏有“工藝金”?

噴火灼燒後金子上現“污點”

4月11日,當天黃金的大盤價爲552元/克。

記者通過讀者反映的渠道,用微信聯繫上一個名爲“A明玉黃金名錶名包奢侈品回收抵押”的回收商,將此前在中國黃金官方旗艦店購買的約0.97克的黃金首飾(足金)拍照,向其諮詢。

看完照片後,對方報出了560元/克的回收價格,略高於當日大盤迴收價。

“當面驗貨,當面打款。”這位回收商說,他本人在南京,可以立刻聯繫杭州的師傅上門回收。隨後一名電話號碼註冊地在四川的男子致電記者,記者多次確認是否收取折舊費、手續費等額外費用,對方均否認。

當天下午2時,在杭州體育場路上,記者見到了該男子。他接過記者的黃金首飾後,略看了看說:“你們這個空心的首飾,外面覆蓋了一層工藝金,正常的黃金是越燒越亮的,但如果是用焊料焊上去的,就會出現污點,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黃金的價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該男子向記者出示了他剛剛回收的黃金首飾,上面佈滿雜色污點,“如果等一會你的金子燒出來也是這樣,就只能低價回收了。”

隨後,該男子將記者這1克左右的小金塊放入一個碗底呈黑灰色的小碗中。用高溫噴槍反覆灼燒11秒後,他用鑷子夾出金塊,上面出現了幾處雜色污點。

對方表示,雖然黃金是足金,但摻雜了“工藝”,他們回收後需要送到專門的機構去分離這些物質才能將金子送往金廠回收,這中間會產生額外的成本,所以最高只能按照480元/克的價格回收。

記者表示拒絕並詢問他的公司名稱,對方表示自己有很多家公司,並不願意透露詳情,隨後轉身離去。

真有“工藝金”這種說法嗎?記者隨後詢問了中國黃金、周大福以及周生生三家官方客服,對方均表示從未有“工藝金”這種說法,業內所稱“工藝”,是指雕花、磨砂等技術,不會影響黃金本身的價值。

“污點”從何而來?

業內人士:可能碗底摻了錫

爲何正規黃金店購買的黃金,經過火燒後會出現這樣的“污點”?這些“污點”究竟爲何物?

記者將被燒過的小金塊拿到杭州白馬珠寶市場一家回收黃金的實體店鋪。店主檢查後說:“這個一看就是999的足金,但你的金子上沾了化學物質,可能測不出999了。”

隨後記者在店鋪內的光譜儀上檢測,小金塊的含金量爲99.5%。

爲檢測出小金塊沾上的雜物成分,記者將其送到了專業的檢測機構“科學指南針”,檢測報告顯示,金塊內錫元素的含量約2.2%。

杭州高級中學的化學老師俞賈敏告訴記者,金和錫在加熱過程中會發生原子間的相互擴散進而形成新的金屬合金,這可能就是雜色污點的“真面目”。

那麼對方是通過何種方法讓記者的小金塊沾上錫元素的呢?

記者將暗訪時拍攝的視頻逐幀觀看後發現,小金塊在被灼燒時正面並未出現污點,而陳某用鑷子將小金塊翻了個面,接觸了碗底,便出現了雜色污點。

一位從業8年的業內人士姜天(化名)告訴記者,對方很可能是在燒黃金時做了手腳,這是行業內一些黑心回收商慣用的手法,“他們在碗底摻上了化學物質,例如汞或者錫,或者手上提前抹上這些物質沾到你的金子上。通過灼燒,這些物質就會和金子發生化學反應,變成‘污點’。手法很隱蔽,普通人根本看不出來。”

姜天說,這些人會以此壓價,然後將回收來的黃金以更高價賣給金廠賺取差價。

記者向上遊的金廠諮詢,沾了錫的金塊是否可以回收?

金廠的工作人員表示,所有回收的黃金都需要過光譜儀檢測,只要光譜儀上顯示是99.5%以上就按照足金的價格回收,如果檢測出金含量更低一些,照樣可以回收,打99折或者98折,按照陳某報價的480元/克對比計算,記者的0.97克黃金共計有50元左右的差價,如果克重更大,淨收益就會更多。

往往是組團行騙

維權難度很高

類似的上門黃金回收套路,多嗎?

記者在小紅書等網絡平臺搜索“黃金回收避雷”等關鍵詞,發現上千條相關的“避雷”帖子,大部分都是遭遇了類似套路,其中還夾雜了不少廣告帖。

“同一個團隊會註冊許多賬號,用一樣的話術。”姜天向記者透露,這些賬號會以某某城市上門回收命名,讓人誤以爲是本地的賬號,並肆意購買廣告位,通過團隊“聊手”吸引客戶,再和他們“建議”的回收商合作,一旦被人曝光,就立刻將黃金退回或是更換“馬甲”,以此獲得長期暴利。

然而對於個人賣家而言,維權的難度卻很高。

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撥打12315熱線,說明了回收商刻意壓低價格的來龍去脈,對方表示類似的黃金回收不屬於市場監管局的監管範圍,只有購買黃金時出現問題才歸市場監管局管理,建議記者向法院起訴。

浙江豐國律師事務所的陳松濤律師告訴記者,從民事角度看,這屬於可撤銷的民事行爲,如果發現被壓低價格可以要求返還黃金。從刑事角度看,因虛構黃金有雜質導致受害人不得不降低價格,就涉嫌詐騙罪。事務所接到過幾例類似的諮詢,但最後因被騙金額較低、找人難度過高、取證難度大等原因,只能不了了之。

記者向相關部門瞭解到,目前與黃金交易有關的投訴大多是因購買黃金產生的糾紛,而上門回收過程中,個人賣家不屬於消費者。杭州市多個派出所民警也表示接到過類似的求助,但由於交易過程查證取證很難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存在一定的維權難度。

原標題:足金首飾被火一燒就“不純”了?都是套路!潮新聞記者暗訪黃金高價回收騙局

編輯:周自力    責編:張松濤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