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米汽車智駕3天內在高速兩次失靈!“先說是軟件問題,現在說是硬件”,車主:想知道真相!雷軍直播披露:車隊仍在路測

小米SU7還在陸續交付中,已提車的部分車主卻遇到了車輛故障問題。

據紅星新聞5月21日報道,近日,廣東佛山的聶先生告訴記者, 其提車不到1個月的小米電動汽車兩次在高速路上智駕失靈,無法行駛。直到5月10日,聶先生未收到車輛故障報告,只好同意小米一方提出的退車方案,雙方簽訂車輛回購協議。“但我仍想弄清楚車輛爲什麼會發生故障”。

需注意的是,兩次遇智駕失靈,車主兩次都有聯繫小米售後,但車主收到的關於車輛故障的反饋並不統一:第一次是因爲軟件問題,第二次是硬件問題。

對此,小米汽車線上客服稱:“關於具體的車輛故障原因,目前確實還無法確定,還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檢測。

車輛兩次智駕失靈原因不明

“只好同意小米提出的退車方案”

據聶先生講述,3月28日,他購買了小米當日發佈的電動汽車SU7Max創始版,售價299900元,於4月10日提車,此後正常使用過幾次智駕功能。 

4月29日,聶先生在佛山高速上駕駛時,忽然出現智駕失靈和緊急制動失效的狀況,於是他馬上諮詢線上客服查看車輛狀態。車主專屬服務管家羣溝通記錄顯示,4月29日上午9時,聶先生反映其駕駛着小米車輛,在廣東佛山開往雲浮的高速路上出現臨時故障碼,導致無法使用智駕,在線操作升級無效後,服務管家稱將安排技術人員遠程檢測。

聶先生表示,後續小米線上售後回覆稱是軟件問題,修復後可繼續使用。怎料兩天後,5月1日,聶先生駕車回川途中再次遇到智駕失靈,車載顯示屏上不斷提示前向緊急制動功能與盲區結案測輔助功能異常異常等問題,並建議聯繫線上服務中心。

“開車過程中車一直報警,讓靠邊停。”聶先生稱,事發於凌晨1點左右,他不敢繼續在高速路上行駛,靠邊停車後立即打給小米售後。由於當天是“五一”假期第一天,車流量大,凌晨5點多拖車才趕到,車輛拖回佛山售後中心檢測一共耗時11小時。當天晚上9點,聶先生收到售後人員的答覆是車輛硬件問題,需要修理完畢才能繼續行駛。由於售後中心無法提供代步車,聶先生無奈只能開自己的另一部車回四川。

“之前說是軟件問題,現在說是硬件問題,車輛故障令一家人假日出行受影響。”聶先生表示,他從5月1日到5月10日,一直與小米售後溝通車輛故障原因,耗費了很大的精力及時間成本,希望廠家正式道歉,並出具車輛故障報告。“事發時幸好機械制動踏板沒出現故障,沒有造成人員受傷及車輛損失,但作爲車主,我有權知道故障原因。” 

聶先生向記者表示,直到5月10日,自己遲遲未收到車輛故障報告,即便車輛修好了他也不敢開,只好同意小米一方提出的退車方案,“但我仍想弄清楚車輛爲什麼會發生故障”。

聶先生提供的車輛回購協議顯示,經雙方友好協商,廣州小米景馭科技有限公司同意回購聶先生的車輛,並約定在5月10日前移交,聶先生需配合回購工作並辦理相關手續。

對此,小米汽車線上服務表示,已爲車主安排退車,雙方已簽署回購協議,會覆蓋其購買和退回這臺車的相關加裝費用損失。“但是關於具體的車輛故障原因,目前確實還無法進行確定,還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檢測。”

記者就此事聯繫與聶先生對接的小米售後專員,對方稱不方便接受採訪,需留下記者聯繫方式後,由專人來回答記者的問題,但截至發稿,記者未能收到小米方面的回覆。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律師黃凱玲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8條的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因此作爲車主,有權瞭解該車輛的故障診斷報告。

此前已有2起SU7故障的報道

小米SU7是小米汽車旗下的首款車型,於3月28上市,售價21.59萬元-29.99萬元。5月15日,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社交媒體上公佈了小米汽車的最新進展,稱小米SU7已經交付了一萬臺車,同時公司正在繼續擴充產能,確保今年交付10萬臺。但在小米SU7交付提速的時候,部分已提車的車主反饋車輛有問題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在廣東佛山這一車主爆料“提車不到1個月,兩次智駕失靈”之前,就有小米SU7車主反映剛提車不久就遭遇故障的情況。

5月7日,@百姓關注報道,福建廈門車主溫先生駕駛剛提的小米SU7汽車行駛39公里就發生了故障,被迫退車。車前大燈忽明忽暗。屏示系統隨即提醒:“車輛即將關閉,請安全靠邊停車,聯繫線上服務中心”。鏡頭轉移,字跡跳動一次後又提醒:“驅動系統故障,無法換擋。”

溫先生稱,車輛發生故障後他希望換一臺新車,但交付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無法維修和換新。5月7日,小米汽車客服人員回應記者稱,他們正在和溫先生協商退款事宜。無法立刻換新車的原因主要是正在生產的車輛和現車都有了指定的車主。記者注意到,溫先生6日的發文顯示,小米方面表示可以承擔用戶因退車產生的損失。

5月8日晚,湖南耒陽的李先生開着新購未滿一個月的小米SU7標準創始版在停車過程中,剎車疑似突然失靈,“剎車直接沒有腳感,沒有阻尼感”,車內發出警報聲,屏幕隨後出現“制動系統故障”等4條異常信息。因倒車速度慢,車輛自動停止後,李先生呼叫車內的SOS急救系統,但長時間無人接聽,一個半小時後本地道路救援趕來將車輛拖回長沙交付中心。李先生說,他這輛小米SU7行駛里程爲2005公里。

小米售後人員稱5月9日操作車輛系統自檢程序後已恢復,車輛隨時可取;如不願意再使用這臺車,他們已向總部申請,總部已批准同意可支持換車/退車訴求李先生卻表示不敢再開,他希望查明車輛故障原因。

對此,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於5月13日在社交平臺上回應稱,故障是系統軟件誤識別所致,但目前已對這一“小概率事件”進行修復,並請用戶不必驚慌。

交付後仍在路測

用戶是否真的是“小白鼠”?

儘管小米SU7正式上市已近2個月,但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依舊通過各種方法,保持着該車在輿論中的熱度。

據第一財經報道,近日,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進行了3個小時的SU7駕駛直播,首次公開測試了小米城市NOA、高速NOA系統,並收穫了3900萬人次的播放量。除了發佈對於智駕的看法以及小米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外,雷軍還向外界公佈了小米SU7仍在測試的消息。

“再告訴大家一個以前沒有講過的信息,(SU7)這個車隊目前還在測試,我們希望把這一批車跑到15萬、20萬公里,跑完整個生命週期,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全部測試完可能會跑1100萬公里。”雷軍說道,以前的車廠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投入過如此大規模的測試。

雷軍公開小米SU7仍在測試的信息後,再次引起了輿論和從業人員的熱議。

多家傳統車企的研發人員向記者表示,雷軍所說的全生命週期測試應該就是傳統車企的地區性路試或全國道路測試,這類測試與臺架或場地測試不同,使用場景和強度更接近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根據企業要求的不同,測試里程通常在15萬~20萬公里不等。

“但這類測試肯定會在正式投產(SOP)之前,不會是在交付後還繼續進行。”一家合資車企的測試工程師告訴記者,一般產品的耐久測試會分爲整車耐久、專項耐久等,部分測試通過臺架測試、專業試車道等進行,這類測試可通過換算,等效更長的日常耐久測試里程;除了上述測試外,整車也會在真實道路進行測試,以貼近用戶的真實使用情況;此外在車型改款時,也會進行類似的真實道路測試,但該測試同樣也是在SOP之前進行。

因此有觀點認爲,小米SU7測試尚未完成就開始交付,有將用戶當小白鼠的嫌疑。不過亦有人士表示,在上市後還在繼續路測,該車仍在繼續進步。

自正式上市以來,小米SU7成爲今年以來市場表現最火熱的產品之一。但從交付開始,小米SU7就陸續出現多次疑似質量問題,其中包括剎車失靈、失去動力、翼子板脫落等。

一位要求匿名的車企路試人員認爲,小米SU7翼子板脫落比較“低級”,這本該是路試中應該發現和解決的問題。

編輯|程鵬 杜恆峯

校對|段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