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截至2023年,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已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5月20日,中國船舶工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2024年第一季度造船三大指標保持同步增長,全國造船完工量123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4.7%;新接訂單量241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9.0%;截至3月底,手持訂單量1540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4.5%。

隨着中國船企的競爭力不斷提升,新增訂單也不斷向國內靠攏。一季度,我國分別有6、5、6家企業進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的前10強。而這其中,集裝箱船佔據相當比例。有報道稱,今年迄今爲止的集裝箱船訂單全部由中國船企包攬。另據業界消息,全球新船市場或將出現超50艘的多型集裝箱船訂單,訂單總價約75億美元,近期部分集裝箱航運公司已與國內船廠簽訂了建造意向書。

廣船國際辦公室高級業務經理彭永桂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近幾年來,集裝箱船市場波動較大,“與國際貿易、地緣政治關係比較密切”。同時,由於中國船企“優勢主要體現在有穩定的交貨預期”,這也令中國船企受到國際市場的高度認可。

船企訂單交付日期排到2028年

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公佈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國造船完工量123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4.7%;新接訂單量241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9.0%;截至3月底,手持訂單量1540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4.5%。

2023年全年,國內造船新接訂單量71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6.4%,佔全球新接訂單總量的66.6%。今年一季度,我國船企市佔率持續創新高:1-3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佔全球總量的53.8%、69.6%和56.7%;其中出口船舶佔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比重爲90.0%、86.9%和91.9%,我國船舶出口額爲99.2億美元。

目前,龍頭造船企業的訂單均處於飽滿狀態。例如,中國船舶近期表示,根據克拉克森數據統計,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累計成交新船訂單353艘、2730.9萬載重噸,新船成交同比增加10.9%,而該公司“目前訂單排期已至2027年、2028年”。基於當前船企高飽滿訂單,中國船舶工業協會預計2024年CCI(中國造船產能利用監測指數,2023年爲894點,進入“過熱”區間)將繼續保持在高水位。

一季度,我國分別有6、5、6家企業進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的前10強。全國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業集中度爲67.4%,新接訂單量前10家企業集中度爲61.2%,手持訂單量前10家企業集中度爲57.0%。

從造船省份分佈來看,江蘇省、上海市、遼寧省、山東省、浙江省這5個省市的造船完工量合計佔比90.1%。

作爲完工量排名第一的省份,據江蘇工信部門公佈的數據,江蘇省今年第一季度造船完工量達到86艘、618.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9.3%;南通、揚州和泰州江蘇三大造船基地造船完工量達65艘、552.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高達47.8%。

在新接訂單量方面,江蘇船企今年第一季度新接訂單量達156艘、1047.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4.6%。新接訂單量佔全國市場的份額達43.4%,佔世界市場的份額30.1%。其中,三大造船基地(南通、泰州、揚州)新接訂單量爲114艘、85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21.2%;新接訂單量佔全省總量的81.3%,佔全國市場份額的35.3%,佔世界市場份額的24.6%。

而在造船完工量及新接訂單前十家船企中,江蘇船企也佔據了主要地位: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有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分別佔一季度我國造船完工量前三名;新接訂單前十家船企中,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有限公司、江蘇韓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位列前三。

例如,2024年,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計劃開工28艘新船,出塢30艘船,完工交付船舶31艘;揚子江船業集團在今年1月已交付6艘新船後,3月又迎來6艘13000TEU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新造船訂單,其在手訂單交船期最遠排至2028年。

中國船企獨攬年內集裝箱船訂單

從船舶產品類型來看,今年一季度,在我國完工船舶產品和新接船舶產品中,集裝箱船都佔據了較大比重:我國完工船舶產品中,散貨船佔49%、集裝箱船佔40.4%;新接船舶產品中,散貨船佔38.1%、集裝箱船佔35.4%。

據克拉克森(Clarksons)數據,今年集裝箱船新船訂單主要集中在1月,當月新船訂單共計20艘,2月新船訂單僅3艘,還有6艘是在4月訂造。對比去年同期的79艘,今年前4個月,全球集裝箱船新船訂單僅爲29艘,但集裝箱船手持訂單依然相當龐大。該機構指出,截至目前集裝箱船手持訂單仍高達716艘約607萬TEU(標準集裝箱),手持訂單佔現有船隊比例達到了21.03%。

國際船舶網報道披露,今年迄今爲止的集裝箱船訂單全部由中國船企包攬。今年截至目前,最大集裝箱船訂單由日本海洋網聯船務公司(ONE)下達,向江南造船(6艘)和揚子江船業集團(6艘)共計訂購12艘13000TEU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訂單總價值近20億美元。

與此同時,業界信息顯示,受目前集裝箱船供求關係變化、紅海危機以及航運業減排、運費回升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航運公司對集裝箱船的需求逐漸增長,未來數月全球新船市場或將出現超50艘的多型集裝箱船訂單,訂單總價約75億美元,“而且極有可能均在中國船廠建造”。近期,部分集裝箱航運公司已與國內船廠簽訂了建造意向書。

5月初,航運公司長榮海運已在中國船舶旗下造船廠黃埔文衝下單訂造6艘2400TEU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每艘造價約爲5300萬美元,交易總金額約3.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94億元),新船預計將從2026年下半年開始陸續交付。克拉克森統計,不包括最新訂單在內,黃埔文衝現有手持訂單共計91艘348萬載重噸,其中就包括48艘集裝箱船。

博亞國際海運有限公司(BAL Container Line)正在計劃在中國船廠訂購4艘超大型集裝箱船,預計新造船訂單價值約6億美元。據業內人士透露,BAL已與江南造船廠簽署了一份新造船意向書,計劃建造2+2艘14000TEU集裝箱船;此外,船舶經紀公司MB Shipbrokers(原馬士基經紀)在最新的市場週報中介紹表示,目前中遠海運正在和外高橋船廠就一批11000TEU的新船訂單進行談判,預計將很快會宣佈下單。

就在5月20日,6艘由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定製的大型集裝箱船在中船天津開始建造。該船型爲新巴拿馬型,總長366米,型寬51米,型深30.2米,除常規集裝箱外還可裝載1000箱冷藏集裝箱,而該船也是國內首次承建的甲醇動力集裝箱船。

廣船國際辦公室高級業務經理彭永桂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中國船舶廣船國際目前有MSC航運公司系列16000TEU集裝箱船在建。彭永桂認爲,近幾年來,集裝箱船市場波動較大,“與國際貿易、地緣政治關係比較密切”。其同時向記者強調,中國船企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有穩定的交貨預期,這也令中國船企備受國際市場認可。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