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Y趣理說

基金公司常對投資者灌輸長期投資理念,而基金公司往往無法真正踐行長期投資理念,更可能只是利用明星基金經理的名氣來吸引投資者,從而在短期內獲利。

招商基金的王景和馬龍曾在發行某固收+基金時提到:“在投資棋局中,每個人都想成爲贏家,只有深度價值發現,才能與好公司爲伍;只有相信時間的力量,才能屹立潮頭”。

在2019至2021年間,招商基金爲王景密集推出了多隻基金,部分基金嚴重虧損。還有一些基金在王景管理1年後增聘基金經理,管理2至3年後便卸任。

01

被質疑:偷樑換柱?

此前,招商基金王景曾參與共計14只基金的發行,其中多數已經離任。

另發現一個現象是,他參與的多數基金在發行後的第一年便增聘了基金經理,其並在大多數情況下在兩到三年內卸任。

例如,招商瑞澤一年持有期混合和招商瑞德一年持有期混合,這兩隻基金的類型爲固收+,其賣點在於由“金牛基金經理”王景與馬龍共同管理,其口號是讓投資者“相信複利的力量”。

這一戰略對於招商基金來說非常有效,招商瑞澤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初始募資大約爲70億元,而招商瑞德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初始募資約爲38億元。

招商瑞澤一年持有期混合在成立後1年零30天時增聘了李毅作爲基金經理,在成立後3年零3天時王景與馬龍同時離任,隨後增聘了相對缺乏經驗的林澍。

而招商瑞德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在設立僅過去100天時便增聘了基金經理侯傑。在基金成立不滿3年的時間內,馬龍已經離職,而王景則在成立3年零57天之後卸任。

去年八月份,又增聘了從未有公募基金管理經驗歐陽倩蓉,到了今年4月,又新增聘了孫麓深作爲基金經理,一隻基金三年時間就5位基金經理任職,可想而知,招商基金這“偷樑換柱”營銷方式?是否都是給新生代練手的。

目前,這兩隻基金的規模已經縮水至大約5億元附近,與最初的70億元和38億元相比,縮水比例分別達到了93%和87%。顯然,王景和馬龍的組合並未實現明顯王牌“1+1“>2的效果。

至今,招商基金的戰略調整導致王景和馬龍不再共同管理任何固收+基金。所宣揚的“雙金牛”策略,讓投資者相信時間和複利的力量,也就僅存在於營銷口號之中。

02

業績“一塌糊塗”

基金經理王景,自2010年加盟招商基金,已有超過12年的基金管理經驗,2021年,王景通過擴大其管理的基金規模,迅速成爲業內的明星基金經理,但是她的高光時刻也是短暫的。

自2021年以來,其管理的基金跌得“一塌糊塗”,幾乎所有基金的業績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大幅下滑,任職回報率跌幅超過39%,僅招商瑞德一年持有A在其任期內實現了正收益,至此,這位美女基金經理也走下神壇。 

要知道,王景在2020年底管理的基金規模尚未達到百億,僅爲96.94億元。但是到了2021年2季度,她的管理規模飆升至571.33億元,在管的產品數量達到8只。

規模實現如此的快速躍升,王景是通過不斷髮新基金和接管老基金換來的。在2021年,王景新任了6只基金,其中包括超過200億規模的招商瑞智優選,這隻基金是助力王景躋身“500億天團”,成爲行業頂流的一隻基金。

不過,在王景的管理期間,招商瑞智優選的任職回報率爲-24.61%,最終在2023年1月20日結束了她的任期,由於虧得太慘導致在封閉期結束後遭受了大規模的贖回,目前規模僅剩11.54億元。

根據wind數據顯示,王景目前在管的基金數量爲4只,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合計規模爲59.53億元,較頂峯時已縮水89%。而這花了僅僅不到三年的時間。

再例如,招商基金的重量級基金經理馬龍,歷任29只基金,目前負責9只產品,管理的規模總額高達844.47億元。

儘管專注於債券基金,但鑑於個人精力有限,單一基金經理難以兼顧多個產品的管理,這便引出了“偷樑換柱”式的營銷手法:初期利用明星基金經理的名氣吸引投資者,而當基金運行穩定後,這些明星經理則逐步撤出或只是名義上的存在,從下圖可以看出,其任職大多數情況下在一到三年內就卸任了。

03

權益規模縮減

招商基金在近幾年來一直是基金髮行最活躍的公司之一,尤其是在2021年,該公司發行了52只基金,主要是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但這些基金的大多數表現不佳,隨着持續的業績持續下滑,發行新基的數量也隨之減少。今年到目前爲止,新發行的基金僅有8只。

再看看招商基金權益產品整體的業績,wind數據顯示,在179只主動權益基金中(股票型、混合型合計),其中股票型基金有49只成立以來就錄得虧損,有20只虧損超過30%,其中5只更是虧損超50%被腰斬;混合型基金中則有31只虧損,有12只虧損超過30%的,合計虧損佔比超過一半。

面對招商基金的持續虧損,投資者肯定會用腳投票,更多的是清倉離場。在2021年底,招商基金管理的股票型基金規模爲1452.34億元,混合型基金爲1336.58億元。

但是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末,股票型基金的規模縮水到1086.54億元,而混合型基金的規模更是驟減至615.37億元,直接“腰斬”。

從客觀角度分析,基金經理的平平業績和基金規模的縮減確實跟過去幾年A股市場震盪有一定關係,但是,在招商基金反覆利用明星基金經理作爲“誘餌”反覆收割投資者的同時,人們不禁質疑,該公司是否真正踐行了長期投資的理念,以及它究竟能爲投資者創造多少價值。

招商基金“偷樑換柱”式的營銷,又下套了多少投資者?不妨評論聊聊。

數據來源:wind 時間截至2024年5月17日。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