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人事mini

自去年開始,平安銀行的組織架構改革、人事調整、裁員降薪都在頻頻引起行業關注。畢竟作爲國內數一數二的全國性股份行,其任何細微的變化都有可能成爲行業的“試水”動作。

4月23日,陸金所控股發佈2024年一季報。財報中披露,徐兆感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首席財務官一職,董事會已任命朱培卿爲首席財務官,朱培卿此前的職務爲平安銀行財務企劃部總經理。該變更將於4月30日生效。

在這份任命之外,銀行人事還了解到,朱培卿調任之後,平安銀行發展規劃部總經理兼資產負債管理部總經理鬱辰,擬接替朱培卿負責平安銀行財務企劃部。

巧合的是,在現任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恆任陸金所董事長時,鬱辰的職務是陸金所董事會辦公室主任。

陸金所控股最新財報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總收入爲69.64億元,同比下降30.9%;陸金所控股實現除所得稅開支利潤4.47億元,同比下降59.86%,淨虧損8.3億元,連續第二個季度虧損。

管理層的調整,能夠幫助頹勢中的陸金所嗎?

從總行到陸金所

在陸金所一季度財報中披露,朱培卿,擁有國際商業和經濟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是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會員、英國特許會計師協會會員、澳洲註冊會計師。2003年6月至2013年5月,他先後在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德勤諮詢任職,爲金融業提供審計、財務管理、風險、稅務和數字服務。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擔任聯合海外銀行(中國)第一任副行長和副首席財務官。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擔任大中華區金融服務業管理合夥人。2018年4月至2024年4月任平安銀行總行財務企劃部總經理。

從履歷上看,朱培卿無論從專業資質還是職業背景,都十分契合陸金所業務類型和方向。

陸金所,全稱上海陸金所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集團旗下成員,2011年9月在上海註冊成立,註冊資本金8.37億元,是一家通過國務院交易場所清理整頓的金融資產交易信息服務平臺。

陸金所旗下網絡投融資平臺2012年3月正式上線運營,其主要是結合全球金融發展與互聯網技術創新,爲中小企業及個人客戶提供專業、可信賴的投融資服務,幫助他們實現財富增值。

從股東構成看,中國平安通過安科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保險海外(控股)有限公司合計對陸金所持股41.4%;第二大股東爲Tun Kung Company Limited,持股28.3%。

值得關注的是,陸金所是近年來爲數不多的從P2P業務“脫胎換骨”的企業之一。

作爲平安集團科技業務的重要構成部分,陸金所近年來逐步清退了網貸業務,在業務調整之後,2020年10月30日實現了在紐交所的上市,2023年4月,陸金所在港交所上市,實現兩地雙重主要上市

在陸金所控股的上市招股書中,其將主營業務分爲兩部分:一是零售信貸(平安普惠),二是財富管理(代銷存款、理財等業務)。

但從2021年2月開始,陸金所的股價進入持續的下行通道,市值縮水的同時,其盈利能力也在下降。2020年、2021年、2022年,陸金所營收分別爲520.46億元、618.35億元、581.16億元,淨利潤分別爲122.76億元、167.09億元、87.75億元。

2023年跌幅更加明顯,年報顯示,2023年實現營收342.55億元,同比大跌41.1%;淨利潤僅10.3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87.75億元跌88.2%。

從陸金所到總行

冀光恆是在2020年4月加盟平安集團的,先後出任平安集團上海管理總部黨委書記、總經理,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委會主任等職務。

加盟之初,陸金所曾公開表示,“冀光恆的加盟將促進陸金所控股響應新的金融監管和市場發展要求,加速經營模式升級、風控體系升級、以及金融科技領域的積極探索。”

2021年2月,陸金所原董事長李仁杰退休,原聯席董事長冀光恆出任董事長。

冀光恆掌舵陸金所期間,陸金所先後經歷了P2P業務清退轉型、雙地上市等一系列重大標誌性事件。

2022年8月,陸金所在發佈當年上半年財報時宣佈,平安集團副總經理冀光恆不再兼任陸金所董事長一職,原聯席CEO趙容奭接任董事長職務併兼任CEO,計葵生仍爲陸金所聯席CEO;原平安普惠負責零售貸款業務全面風險管理的林允禎被任命爲陸金所首席風控官。2022年9月,原平安普惠總經理陳東起被任命爲陸金所總經理。

隨後,冀光恆接掌了平安銀行。

除了核心管理層向總行過渡,陸金所陸續開始剝離理財、消費金融業務,並將相關業務逐漸過渡到平安銀行和平安消費金融。

平安消費金融2020年4月開業,從股東構成看,中國平安持股30%,陸金所的三家關聯公司合計持股70%。2020年、2021年及2022年末,平安消費金融向陸金所支付的交易金額分別爲1.31億元、1.87億元、5.12億元。

細看數據可以發現,陸金所在2023年大部分餘額縮減,來自平安消費金融餘額的不斷增長。

2024年初,平安普惠已經將品牌更名爲平安擔保。

陸金所控股董事長兼CEO趙容奭表示,已在2023年第三季度末完成了向100%擔保模式過渡,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新增貸款全部由消費金融子公司作爲表內貸款發放,或由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在100%承擔風險的業務模式下提供,夯實金融牌照的主體責任。

陸金所控股旗下消費金融牌照、融資擔保牌照,雙牌照加持,使得業務拓展更有合規保障。

但陸金所在平安普惠側存量資產規模龐大,即使2024年平安普惠要減掉上千億的餘額,餘量壓力依舊很大。

而針對一季度虧損的情況,陸金所控股聯席CEO計葵生解釋,一季度淨利潤虧損主要原因爲特別派息導致的所得稅同比增加234%,剔除所得稅影響,一季度稅前利潤爲4.5億元。公司通過敏捷運營和成本控制,總支出同比下降27%。

“一季度仍保持稅前盈利。”計葵生表示。

陸金所控股董事長兼CEO在一季報的投資者電話會上說,2024年將繼續審慎經營,努力保持向好的發展趨勢,穩健推進戰略改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