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5月21日電 (張益聰)13年前,“中國鄉村免費午餐計劃”在貴州省黔西縣沙壩小學啓動,成爲中國全域第一所享受免費午餐的學校。至今,免費午餐基金髮起了“大樹老師計劃”,秉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理念,持續推動鄉村學校成爲“優質公益主體”。

近日,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免費午餐基金“愛的餐與,薪火相傳”十三週年發佈會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會上發佈了免費午餐年度財務報告。

報告顯示,2023年項目籌款總額達到10969.3萬元,其中約93%的捐贈人是愛心網友及公益平臺等,已經成爲免費午餐基金重要的捐贈來源之一。

除了網絡公益平臺,各大社交媒體的創作者也積極爲公益發聲。譬如,已有3227位微博大V開通了“公益讚賞”功能,這些讚賞金額100%捐贈給了免費午餐公益項目,爲鄉村孩子送去了溫暖和希望。

不久前,湖北恩施鶴峯縣走馬鎮某中學畢業的康老師再次回到了母校,時隔20多年,他喫到了兒時夢寐以求的學校午餐。

“我上小學、初中那會,走馬鎮所有學校都沒有午餐供應,免費午餐更是難以想象。”康老師表示,1995年他上高中,身材矮小,處於嚴重營養不良狀態,而這是當時山區兒童的普遍情況。

如今,不僅走馬鎮的學生喫上了免費午餐,還惠及了更多山區鄉村孩子。截至目前,免費午餐項目已惠及中國全域26個省、市、自治區的1764所學校,共計436856人喫上了熱騰騰的免費午餐。

發佈會活動現場。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 供圖

除此之外,免費午餐基金還爲72位“大樹老師”賦能,以互聯網鏈接更多資源,有效擴大了公益需求的覆蓋範圍。

雲南省馬關縣八寨鎮馬主村中心學校的老師李昌梅就是“大樹學校計劃”的受益者之一。在參加培訓後,李昌梅通過發佈抖音視頻,成功解決了學生的繪本和教具等物資問題,已經成爲指尖公益“雙向奔赴”的新路徑。

目前,約100所鄉村學校已經加入“大樹學校計劃”中,在各方努力下,近20所“大樹學校”得到了圖書、網絡用具、教學用具、鄉村學童生活資助和衣服等支持。(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