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崟欣

5月21日国际茶日,《人民日报》要闻2版刊发《我国茶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知茶爱茶 共品茶香》,聚焦福建漳平水仙和新茶饮碰撞带来的发展空间。

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茶日”。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我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知茶、爱茶,茶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茶消费呈现年轻化趋势。

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在“国际茶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茶园、茶厂、茶企、茶饮店,观察产业发展新动态、消费市场新现象。

——编 者

小众茶遇见新茶饮

本报记者 王崟欣

打开小程序,依序选择茶汤、小料,确定甜度,下单。不过三五分钟,一杯新式茶饮便制作完毕。

“到了就能取,边走边喝。”午后散步,福建福州信和广场附近的上班族林女士点了一杯奶茶。出门在外,随手点杯奶茶、果茶等以原茶为基底的新式茶饮,成为不少消费者的新习惯。

“这款奶茶选的茶叶很特别,有茶味又清甜,很合我的口味,我已经回购好几次了。”受到林女士喜爱的这款茶底,名叫漳平水仙,是一款产自福建龙岩漳平市的小众茶,与铁观音同属闽南乌龙茶类。相较于主流茶种,小众茶产量较小,漳平种植水仙茶5万多亩,年产量6000多吨,不到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名茶年产量的1/10,此前大多由本地人消费,近年来却很受茶饮品牌青睐,出了不少“爆款”茶饮。

茶叶种类那么多,为什么是漳平水仙?漳平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素惠认为,是因为漳平水仙的特殊口感。“滋味醇厚、花香怡人、发酵适中、汤色橙黄明亮,与茶饮品牌合作,这些是优势所在。”刘素惠说,新式茶饮市场竞争激烈,一个个“爆款”背后是对独特风味的不断挖掘。

眼下是漳平水仙的春茶制茶期。作为传统工夫茶,漳平水仙的喝法一度十分讲究——众人围坐,温杯烫盏,分杯品鉴……“没想到,现在工夫茶也能捧在手里边走边喝了。”郑文海是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龙岩市级非遗传承人,亲历了这个小众茶的“大众化”。3年前,一家茶饮店找郑文海谈合作时,他还十分惊讶。3年过去,他的400亩茶山已与国内两家龙头茶饮品牌稳定合作,50多吨年产水仙茶中,超20吨直接供应茶饮品牌,不仅自家销量翻番,还带动了周边百余户茶农收入增长。

不只漳平水仙,新式茶饮带给原茶市场的增长是巨大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新式茶饮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900亿元,采购上游茶叶原料超过20万吨,直接带动茶产业一产增值超100亿元。

“新式茶饮的走红,反映出茶产业消费群体的年轻化。”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曦认为,作为未来茶产业消费的主力军,年轻人不是不爱喝茶,而是其喝茶偏好与传统冲泡茶饮的市场定位存在差异。“他们更追求口感的独特与获取的便捷。新式茶饮的立等可取,加上小众茶的独特风味,精准触达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管曦说。

产品走红后,品质如何保障?郑文海介绍,在与茶饮品牌合作的过程中,品牌方会给出明确标准——什么季节的茶,茶叶品质如何,发酵到什么步骤,如何拼配,都有严格规定。“审评合格后,装箱走冷链运输至各门店,保证茶叶的品质。”郑文海说。

“从奶茶、水果茶到新中式养生茶,每一款新品背后,都蕴藏着小众茶的潜力与空间。”管曦说,中国茶叶品种繁多,几乎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茶叶品种与地方风味,新式茶饮带动更多小众茶进入大众视野,让更多年轻人认识茶、了解茶、爱上茶,应通过技术化改造、资源整合,提高小众茶的供应能力;同时严格控制品质,避免出现“以次充好”等短视行为,以好品质、好口碑促进小众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