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海南昌江5月21日電 (陳英清)位於海南昌江的全球首個陸上模塊化小型核反應堆“玲龍一號”主控室於21日啓動投用,標誌着現場安裝工作進入高峯期。

“主控室起到監視現場設備狀態、控制所有系統的作用,它相當於‘玲龍一號’的‘大腦’。”中核集團海南核電有限公司工程管理處副處長趙龍說,“玲龍一號”採用中國第三代核電技術,相比於前兩代,它的主控室安全性更高、系統設備更集成、建造成本更低。

據趙龍介紹,“玲龍一號”主控室是全數字化控制,採用數字化屏幕,與第一、第二代主控室大多數使用模擬盤、按鈕操作相比,它有利於避免誤觸導致的操作失誤,“在數字化操作界面,首先點擊,然後進一步確認,甚至還要輸入操作指令才能執行一些關鍵工序,有些工序還需經過上級驗證後方可進行,所以它更安全。”

5月21日,位於海南昌江的全球首個陸上模塊化小型核反應堆“玲龍一號”主控室啓動投用。陳英清 攝

“‘玲龍一號’主控室空間更小,系統設備做得更加集成和精緻,就像將臺式電腦做成筆記本電腦一樣,相關功能一個也不少。”趙龍說,“玲龍一號”主控室建造成本隨着空間縮小而降低,相關設備小型化使後續的維修、更換或調整靈活度更高。

“玲龍一號”採用DCS(數字化控制系統),該系統被喻爲核電站的“神經中樞”。“玲龍一號”的DCS系統是中國擁有自主產權的龍鱗平臺(安全級)和龍鰭平臺(非安全級)。龍鱗平臺可實現各類工況下反應堆安全控制,確保核電廠的安全運行;龍鰭平臺則負責運行和管理,是核電廠高效經濟運行的重要保障。主控室和DCS系統一起控制監視着核電廠數百個系統、近萬個設備運行,以保障其安全、可靠、高效運行。

趙龍說,目前“玲龍一號”已實現輔助電源送電、核島送電、主控室可用,年內爭取實現冷態功能實驗,下一步將進入大規模的系統安裝調試。

“玲龍一號”於2021年在海南開工建設。建成投運後,預計每年發電量可達10億度,可滿足海南52.6萬戶家庭用電需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88萬噸,相當於一年植樹750萬棵。(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