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焦磊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1%,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9.7%、14.5%。

在有效益的投資帶動下,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壯大,中高端製造業加快增長,工業結構持續升級。4月份,我國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9%、11.3%,比上月加快3.9和3.7個百分點,佔全部規上工業的比重持續提升。

高技術產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陣地,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推動有效益的投資向高技術產業集聚,需要財政和貨幣政策形成強大合力,並吸引各項資本積極參與。

財政政策上,根據財政部有關安排,5月17日,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正式發行。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表示,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投向科技自立自強等重要領域,將提升中國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科技進步和創新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增強中國經濟的長期競爭力。

同時,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貨幣政策正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使信貸質效與高質量發展相適配、使融資結構與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更加適配。

央行數據顯示,3月末,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2.9萬億元,同比增長27.3%;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2.7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餘額4.1萬億元,同比增長17.9%,均明顯高於全部貸款增速。

央行日前發佈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出,後續將持續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斷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能力、強度和水平。

對於《報告》提出的“保持貨幣信貸供給與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融資需求相適配”,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融資結構要“有升有降”,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和金融債券市場發展,暢通民營企業信貸、債券、股權融資渠道,支持直接融資加快發展,進而更加適配先進製造、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新動能領域需求。

與此同時,各部委也加大政策傾斜,從更大力度、更多層次、更寬渠道等方面支撐科技型企業資金需求。商務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境外機構業務特點和境內科技型企業發展需求,提出加大融資支持、優化管理服務等4方面16條具體措施;證監會發布《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提出進一步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優化資源配置,更大力度支持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央行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事實上,中央資金在加碼佈局高新科創產業的同時,外資在中國投資高科技產業也“快馬加鞭”。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達810.6億元,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377.6億元,佔全國引資比重較上年同期分別提高2.3個百分點和2.2個百分點。

資本市場方面,科技股成爲今年國內外資管機構重點關注板塊。Choice數據統計,上週北向資金淨買入87.62億元,增持前三的行業包含電子和汽車,分別增持11.72億元、11.03億元。

此外,業內人士分析,對比全球主要市場,中國科技板塊是所剩不多的估值窪地,隨着港股持續超預期表現,預示着全球資金將開始迴流中國市場,南向資金年內也在持續淨買入港股,特別是科技股和高股息板塊,成爲南向資金的投資熱點。(實習生張泊洋對此文亦有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