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尹靖霏

大幅計提信用減值被疑操縱利潤5月20日,山河智能(002097.SZ)收到深交所下發的2023年年報問詢函。5月21日收盤,該只股票繼續下跌5.6%,報6.91元/股,市值約74億元。

根據界面新聞統計,截至2023年末,A股5360餘家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合計達9.02萬億元,當年合計計提了1.14萬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佔公司總資產比重超過20%的上市公司達1424家,比重超過50%的上市公司達49家。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超100億元的有134家,主要涉及建築、電子、汽車、醫藥和電力設備。

山河智能應收賬款遭問詢

問詢函顯示,深交所關注的事項主要圍繞山河智能2023年經營業績、資產減值、境外資產、償債能力等六個方面的問題。

其中信用減值的問題尤其需要警惕。

數據顯示,山河智能2023年計提信用減值準備2.58億元從2019年開始該公司連續多年計提信用減值損失。2022年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高達10.42億元。

在大筆計提信用資產減值背後,山河智能應收賬款自2014年開始逐年上漲,2023年應收賬款高達61.05億元,佔當年總資產的比重達近三成。2014年以來隨着應收賬款的上漲,公司營收也從2014年18億元漲至2021年的114億元。

但讓外界疑惑之處在於,山河智能2021年至2023年應收賬款依舊飆漲,由42億元漲至近60億元,但公司營收開始走下坡路。爲何此時賒銷不再能帶來公司營收的增加?這背後又是何種原因?

2022年以來公司營收邁入下滑通道,山河智能從2019年開始至今持續多年計提大額的應收賬款減值是否跨期調節利潤?成爲外界關注的焦點。針對2023年計提的信用減值,交易所要求公司說明,2023年相比上年資產減值大幅變動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通過年末大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和/或信用減值準備進行財務“大洗澡”、跨期調節利潤的情形。

另一需要外界警惕的是,超60億元的應收賬款成爲吞噬山河智能業績的一大隱雷

界面新聞發現,2023年山河智能下游的4家客戶應收賬款近7億元,其中,客戶1的應收賬款就高達3.43億元,公司計提壞賬1.03億元,壞賬計提率達30%。客戶3和客戶4應收賬款合計達1.91億元,公司計提了100%的壞賬。

而高企的應收賬款也成爲吞噬山河智能現金流的罪魁禍首。

2020年該公司經營性淨現金流還創下18.04億元的戰績。自2022年開始這一戰績急轉直下,2022年經營性淨現金流直接大跌至-15.64億元,2023年爲-5.2億元,2024年一季度末爲-4.66億元。

資深財務專家馬靖昊指出,據研究,80%以上公司經營失敗都可以歸因於現金管理不當。現金流決定企業命運,如果把企業比作人,那麼現金流就是血液,沒有利潤可以活,但是沒有現金只有死。

需要注意的是,在主營業務無法沉澱下真金白銀的情況下,山河智能的負債率較高。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期末資產負債率77.21%,流動比率1.49。截至2023年末,公司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36.40億元,長期借款62.67億元。公司是否存在債務兌付風險也是交易所問詢的重點

多家公司應收賬款遭問詢

除了山河智能諸多上市公司年報中應收賬款項目受到交易所的關注。

5月16日,深交所下發關於神農科技(300189.SZ)的年報問詢函。公告顯示,神農科技2023年向前五大供應商的合計採購額度大幅下降,應收賬款中有30.18%的賬齡已經超過三年。深交所要求神農科技解釋這些問題,分析應收賬款的規模與營業收入的匹配性,是否存在放寬信用政策以提前確認收入的情況。

5月15日,深交所下發關於對匯洲智能(002122.SZ)2023年年報的問詢函。

年報顯示,匯洲智能應收賬款期末賬面餘額3.12億元,其中賬齡在三年以上的賬面餘額爲1.81億元,佔比58%。期末壞賬準備計提餘額爲1.92億元,計提比例爲61.65%,較期初計提比例下降三個百分點。公司對賬齡在三年以上應收賬款全額計提壞賬準備。

匯洲智能報告期內計提壞賬準備718.52萬元,收回或轉回計提的壞賬準備金額2023.24萬元。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餘額前五名的應收賬款合計6,472.72萬元,其中對應收前兩名客戶款項全部計提壞賬準備。此外,匯洲智能應收票據期末餘額1.44億元,較期初餘額508.30萬元大幅增長。

問詢函要求匯洲智能說明三年以上應收賬款餘額佔比較高的原因,以及主要欠款方的基本情況,前期銷售收入確認是否謹慎合理。報告期內單獨進行減值測試的應收賬款減值準備轉回對應的款項發生時間、金額、減值準備的計提時間及轉回的原因、依據及合理性,是否存在通過減值計提及轉回調節利潤的情形。

5月13日ST高鴻000851.SZ收到深交所的年報問詢函。

年報顯示,ST高鴻2023年確認應收賬款壞賬損失9.68億元。ST高鴻應收賬款期末賬面餘額22.4億元,壞賬準備計提比例52.81%;期初賬面餘額31.28億元,壞賬準備計提比例11.29%,期末計提比例較期初大幅增加。

其中,按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賬面餘額11億元,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爲84.35%;按組合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賬面餘額11.4億元,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爲22.38%。

單項計提明細表顯示,ST高鴻對南京慶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東州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凱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南京賀坤物資實業有限公司、北京千禧世豪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神州黎明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爲期末新增劃分進入按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年審會計師將“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識別爲關鍵審計事項。

交易所表示,該公司需說明單項計提壞賬準備應收賬款形成的業務背景、賬齡情況,合同約定的付款期限,未能及時收回的原因及合理性,ST高鴻已採取或擬採取的催收措施及效果如有,上述款項的交易是否具備商業實質

ST高鴻需說明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佔比較期初大幅提高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前年度對相關款項的計提是否審慎、充分,ST高鴻對南京慶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東州科技有限公司和南京賀坤物資實業有限公司三家公司應收賬款計提比例確定爲80%的判斷依據及合理性。

ST高鴻說明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餘額前五名應收賬款的業務背景、欠款方的經營狀況和履約能力,前五大欠款方與ST高鴻、ST高鴻董監高、5%以上股東是否存在關聯關係或可能導致利益傾斜的其他關係。

A股哪家應收賬款高企?

根據界面新聞統計,截至2023年末,A股5360餘家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合計達9.02萬億元,2023年合計計提了1.14萬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

其中,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佔公司總資產比重超過20%的上市公司達1424家,比重超過50%的上市公司達49家。前49家上市公司多屬於電力設備、建築、傳媒、計算機行業等。

比如,福石控股(300071.SZ)2023年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爲8.92億元,但公司總資產才爲12.73億元,佔比超70%。

中再資環600217.SH)2023年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爲52.54億元,但公司總資產才爲75.57億元,佔比近70%。

西部建設002302.SZ)2023年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爲52.54億元,但公司總資產才爲75.57億元,佔比約68%。

從絕對值看,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超100億元的有134家,主要涉及建築、電子、汽車、醫藥和電力設備。中國建築(601668.SH)2023年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高達2603億元,位居A股第一。

市場人士指出,應收賬款偏高,直接導致的後果有三個:第一,佔用企業營運資金,很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週轉困難;其二,提高了企業資金的機會成本,拉低了企業的利潤;其三,增加了應收賬款的管理成本,還可能形成壞賬成本。

更需警惕的是應收賬款是調節利潤,甚至是實施財務造假的重要方式。不少公司財務造假涉及虛增營收,公司沒有收到真金白銀,而是以應收賬款的形式存在。投資者在對上市公司進行分析時,要高度關注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是否存在異動的情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