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喬遇

登陸港交所剛一年半,海底撈的海外業務主體特海國際(NASDAQ:HDL)近日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實現雙重上市,標誌着張勇舒萍夫婦的資本版圖再度擴大,二人也斬獲四次成功的IPO經歷。

至此,張勇夫婦名下的上市公司包括頤海國際(海底撈底料商,代碼:1579.HK)、海底撈(代碼:6862.HK)、特海國際(港交所上市,代碼:9658.HK及紐交所上市)三家。

5月18日,特海國際(NASDAQ:HDL)開市之初飆升48%,最終收盤價達到22.29美元/股,漲幅近14%。截至2024年5月20日,特海國際總市值13.39億美元。

據悉,此次將特海國際送上紐交所,意在通過募集資金繼續進行品牌擴張和技術提升;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研發及補充營運資金。

張勇,來自四川簡陽的企業家,於1994年與朋友共同創立了海底撈餐廳,通過實施“卷服務”的差異化戰略,在一衆火鍋品牌中脫穎而出並開始在國內外迅速擴張。其中,張勇夫婦名下的頤海國際前身是海底撈成立的內部獨家火鍋底料供應商,這家公司上市於2016年。2018年,海底撈緊隨其後在港交所上市,之後是特海國際。2019年、2020年張勇夫婦的財富也迅速積累,坐上新加坡首富寶座。

由於海底撈餐廳的業績出現波動,上市較久的公司市值較之前大幅縮水,其中海底撈截止5月20日的總市值爲1096.96億港元,較2020年年底時的3164.10億港元大幅縮水。截止5月20日,頤海國際(1579.HK)總市值爲189.51億港元,較2020年年底時的市值減少近90%。

依靠自營模式,海底撈2012年起佈局全球市場,在新加坡等地開設餐廳。爲推動國際業務,海底撈分拆出特海國際,專注於直營海外市場。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撈在國際市場共經營115家海底撈火鍋餐廳,較2022年淨增長4家。其中70家位於東亞地區,18家位於北美地區,10家位於其他地區。

2021年至2023年,特海國際的收入分別爲3.12億美元、5.58億美元和6.86億美元;淨利潤分別爲-1.51億美元、-0.41億美元和0.25億美元。

特海國際表示,其2023年盈利的關鍵在於每家餐廳的平均翻檯率提高;內部管理及運營的改善及物業、廠房及設備以及使用權資產的減值虧損淨額減少。2023年,海底撈餐廳整體平均翻檯率爲3.5次/天,同店平均翻檯率爲3.6次/天,相比2022年整體及同店平均翻檯率3.3次/天及3.3次/天均有所提升,其中特海國際2023年下半年的平均翻檯率達到3.8次/天。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海底撈海外每家餐廳除了二季度外其他三個季度的顧客人均消費有所下滑,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9-12月)的顧客人均消費爲24.7美元,同比下滑2.37%。由於翻檯率的提升,每家餐廳每日收入卻較2022年有所上升。

2023年一季度未經審覈的財報顯示,特海國際顧客人均消費24.9美元,同比下滑4.23%,每家餐廳平均每日收入1.75萬美元,同比上升10.06%,翻檯率3.9次/天,同比上升18.18%。

2024年一季度,特海國際總收入同比增加16.6%1.88億美元,該增加主要是由於海底撈餐廳業務收入的增長,但和上期相比盈轉虧,錄得淨虧損450萬美元,由盈轉虧。特海國際表示,導致的主要原因在於匯兌損失,公司在這一期間由於匯兌損失而虧損了1300萬美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