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以示強,威服海內”。

每次始皇出巡,都帶着威嚴盛大的儀仗隊和護衛隊,其目的就是想通過巡行,展示秦朝的強大力量,穩定剛剛建立起來的政權。胡亥就曾說過:“先帝巡行郡縣,以示強,威服海內。”

秦王朝剛剛建立,始皇就用三年時間在帝國範圍內巡行了一遍。目的就是通過展示威嚴和強大,使原六國地區的百姓從精神上對其臣服,以達到安定天下、鞏固統治的目的。博浪沙行刺事件發生後,始皇更加堅定地認爲,東方六國反秦勢力尚在,必須通過宣揚威德,給六國舊貴族極大的心理壓力,使他們產生畏懼,從而放棄反秦的打算。

後來的兩次巡行,始皇都是到了齊楚故地,這是因爲秦國故地的巴蜀、漢中和關中地區,對秦的統治已經習慣,民衆受到的剝削也較輕,統治基礎較爲穩固。但楚國和齊國是最後被滅掉的兩個大國,尤其是齊國這一老牌強國,秦軍兵不血刃就給佔領了,因此齊國的經濟和軍事潛力都沒有受到多大破壞,貴族勢力也沒受到嚴重打擊。一旦這裏發生反秦事變,會對新生的帝國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始皇特別關注這裏,四次東巡,三次都是以這裏爲目的地。

所謂“威服海內”,即指始皇不只要震懾六國,還要威服南北的敵對勢力。因此,始皇先後兩次巡遊都經過了北部長城一線的邊郡,南巡時也到達了湘山地區,準備對百越用兵。

除了“以示強”之外,始皇巡狩的另外一個目的胡亥沒有說,那就是壓制所謂的“天子氣”。當時盛傳,東南有“天子氣”,因此始皇向東南巡視,是爲了靠自己的“天子氣”,壓制這個還未誕生的“天子氣”,即“因東遊以厭之”。這裏的厭,就是壓的意思。後世許多文獻都記載,始皇在巡行到楚地時,經常更改當地的地名,甚至還聽從方士所言,採取挖地脈、修築厭氣臺的荒唐措施來破壞東南的“天子氣”。

此外,爲了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始皇每到一地,不忘“宣省習俗”,對民教化。過山東時,始皇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並在鄒嶧山、之罘、琅琊山勒石紀念,一來宣揚自己的豐功偉績,二來對民衆教化,以達到鞏固其統治的目的。

其次,祭祀鬼神。

在中國古代,秦始皇可以說是信仰最多的皇帝之一。當時,佛教、道教等宗教還未誕生,但是各地普遍有自己獨特的神仙體系,人們相信山有山神、水有水神,並對其進行祭祀。根據湖北雲夢出土的睡虎地秦簡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墓竹簡,我們可以得知,始皇完成統一後,雖然致力於完成大一統,使一切整齊劃一,但大一統的範圍始終未觸及宗教信仰這一領域。這很可能是因爲始皇怕死,對各神仙都不敢得罪,只好走到哪就祭到哪。因此,秦完成統一時,六國建立的神仙體系並未被始皇劃一,而是全部保留下來併成爲秦代神仙體系的一部分。這其中,尤其以齊國神仙體系對始皇的影響最大。

齊國地處海濱,許多人在出海時會見到海市蜃樓等自然奇觀,當時的科學不足以解釋這種神奇的自然現象,於是人們就認爲是神仙居住在那裏,因此,齊人認爲神仙大都居住在海上。齊國的文化發達,各學派在齊國都有一定地位。在陰陽家的影響下,齊國出現了許多尋仙問藥的術士,在這些術士的鼓吹下,齊國的神仙體系迅速完善起來,並對其他國家的神仙體系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秦帝國建立後,帝國之內存在兩大神仙體系,一是以齊地爲中心的東方神仙體系,二是以秦國本土爲中心的西方神仙體系,這就是秦王朝的宗教文化背景。

在這一背景下,始皇爲了讓各路神仙保佑自己長命百歲、保佑帝國永世傳承,就開始了他在各地的祭祀封禪活動。“過彭城,齋戒禱祠”,“行至雲夢,望祀虞舜於九疑山”,“上會稽,祭大禹”,並多次登臨之罘、琅琊等地,祭拜齊國衆神。對於一個信神的帝王來說,對於一個奢望長生的帝王來說,這樣頻繁的祭祀活動是不難理解的。

再次,個人因素。

始皇如此頻繁的出巡,除政治和宗教目的外,還與始皇的個人因素有關。秦國地處西北地區,這一地區素來交通不便,人們都將出遠門視爲一種理想,直到現在,“慕遠行”仍是陝甘地區的文化傳統之一。秦國的歷代國君,如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等,都有跋山涉川、頻繁遠行的記錄。而且,秦國國君素來以勤政聞名,“日夜有呈,不中呈不休息”,成爲秦國國君的行政風格之一。始皇以昭襄王爲榜樣,在他看來,巡狩天下是“慕遠行”的風俗使然,更是作爲天子應該履行的責任之一。因此,始皇頻繁出巡,是受到秦人文化傳統和自身個性的影響。

除此之外,秦始皇頻繁出巡,還受到長生不老這一慾望的驅動。在堅信神鬼存在這一前提下,秦始皇“敬天事鬼”,渴求能得到各路神仙的保佑。在不斷祈禱天神保佑帝王基業的過程中,他漸漸有了和神仙一樣長生不老的慾望,並做出了尋仙求藥的狂熱舉動。

第二次巡狩時,徐福告訴始皇海上有神仙,由此引發了他對長生不老的追求。徐福之後,始皇又找到燕人盧生,讓他去找神仙,還讓韓終、石生等爲他求長生不老藥。最後一次出巡時,始皇已經是五十歲的高齡了,開始有了對死亡的恐懼心理。於是,他做最後一次尋仙問藥的努力,親自下海尋仙,“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自琅琊北至榮成山,弗見。至之罘,見巨魚,射殺一魚”。最終,一直作爲始皇出巡動力之一的尋仙事宜無果而終,而始皇也在這次巡狩之後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再也不用爲虛無縹緲的神仙勞苦奔波了。

始皇的巡狩活動就這樣結束了。千年之後,只有泰山上那幾塊石碑還矗立在那裏,接受風吹雨打。模糊不清的小篆,已經記不清當年始皇的容貌了。後來有人受此啓發,決定自己死後立下無字碑。功過是非,任由後人說。這人便是一代女皇武則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