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何鵬、許文秀 通訊員龔楚、楊舒情)“這個鞋墊是3D打印出來的。我們可以分析腳掌受力情況,定製專屬鞋墊。”“‘活動中國龍’採用了3D打印一體成形技術,關節之間緊密相連、靈活自如,輕鬆實現盤踞、騰躍等姿態。”在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職教週期間,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武職旅遊學院共計40餘名青年學生分批次參觀智能製造學院實訓中心,在“零距離”實操中感受智能製造魅力。

在參觀3D打印技術中心的過程中,前來體驗的40餘名學生,一邊仔細觀看,一邊聽智能製造學院教師魏雪介紹3D打印一體成形技術。

“利用這個機器,我們可以直接對現實世界中的物體進行高精度數據採集,並實施轉化爲三維模型。”智能製造學院教師王龍手持彩色三維掃描儀,現場演示人像快速建模,“通過掃描建模與3D打印技術的結合,就能把大家天馬行空的想象變爲觸手可及的現實。”

“這條中國龍的結構好精密,這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也想嚐嚐3D打印出來的巧克力!”......青年學子們被精美的展品所吸引,感嘆數字化工業設計的無窮魅力。

智能製造學院教師周帆從工業機器人的三大部分、六個子系統出發,講解了不同類別的機器人及操作特徵。隨後,實訓室學生助理藉助精準編程,用工業機器人夾彈珠、彈琴、畫畫,並邀請青年學子親身操作體驗。

“太神奇了!經過編程、調試的工業機器人,我只需要點一下屏幕,就能完成複雜的指令了!”參與體驗的青年學子在實訓室助理的幫助下順利觸發了各類指令。

“這是我來武職兩年來第一次到智能製造學院參觀。”旅遊學院學子王童林說,“原來學校還有這麼‘寶藏’的地方!”

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們表示,在參觀中對3D打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有機會再來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參觀學習。

“智”趣無限,“預”見未來。本次職教周活動,旨在通過“零距離”跨專業體驗,拓寬青年學子學術視野,讓工業“智”造變得可聽可觀、可觸可感,展現未來產業活力,爲培養具有交叉思維的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有效助力。【責任編輯:教育事業部值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