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車展將各家造車新勢力推至流量巔峯。相比之下,老牌車企姿態低調,顯得有些聲量不足。

但到了曬數據的財報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能賺錢的是人們印象中“日薄西山”的傳統車企。

豐田汽車近日舉行2023財年的財報發佈會,宣佈營業利潤首次突破5萬億日元,再登全球車企盈利之首。

一、漂亮的財報

豐田汽車在5月8日公佈了其2023財年(2022年4月-2024年3月)的業績情況。這家日本巨頭在過去這一財年中,淨利潤翻了一番,達到4.94萬億日元(319 億美元,人民幣2304億),這是日本公司利潤首次突破5萬億日元。而2023財年其營業收入增長了21.4%,達到450953億日元,也創歷史新高。2024年豐田的銷售利潤率爲11.9%,上一個財年這一指標爲7.3%。

財報還顯示,2023財年豐田汽車全球銷量爲944萬輛,同比增長7.0%。2024財年銷量預計爲950萬輛。

從銷量的結構來看,去年豐田的電動化車輛銷售了385.5萬輛,佔比達到37.4%,同比增長了135.3%。在豐田的定義中,電動化車型包含了HEV、PHEV、BEV、FCEV等動力形式。其中,HEV作爲豐田主推的動力形式,在去年銷售了359.4萬輛,增長了132.1%。分區域來看,北美是豐田第一大市場,在2023財年共銷售了281.6萬輛,而在日本本土銷量爲199.3萬輛。在亞洲地區(包含中國)銷量爲180.4萬輛,爲豐田第三大市場。但純電動汽車僅爲116,500輛,僅佔豐田全球銷量的1%,遠低於之前宣佈的202,000輛汽車的目標。

對於2024財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豐田預計銷售收入爲46萬億日元,同比增長2.0%;而在營業利潤上,將爲4.3萬億日元,同比下降19.7%;歸母淨利潤爲3.57萬億日元,同比下降27.8%。豐田的解釋是將在人工智能和軟件等領域進行大手筆的投資。豐田表示,今年計劃投資1.7萬億日元,用於這些領域。

而在市場端,豐田預計其仍然能夠完成950萬輛的銷售量,而在加上雷克薩斯之後將達到1040萬輛。其中電動化車型銷量爲482.7萬輛,佔比會進一步提升到46.4%。其中,HEV車型預計銷售447.6萬輛,而純電動車型的銷量會達到171,000 輛,比2023財年預計增長146%。

同時,豐田新能源產品矩陣逐漸完善,僅在2024北京車展上,豐田就帶來兩款純電車型“bZ3C”和“鉑智3X”。

其實,豐田淨利潤翻倍,除了銷量大漲外,日元貶值或許也是一大因素。

因爲日元貶值使得以美元計價的銷售收入兌回日元時價值上升。數據統計,光是2023財年前三季度,日元的貶值就爲豐田增加了約27億美元的營業利潤。

二、豐田面臨的挑戰

不過,雖然業績如此驚豔,不等於豐田沒有困擾和挑戰。

一是,近年發生的醜聞。

2022年,日野汽車被爆引擎尾氣排放,以及油耗數據造假。日本調查委員會發現,日野的造假行爲至少從2003年就開始了,長達近20年。

2023年,豐田子公司大發汽車被曝碰撞測試違反測試程序,進行數據造假。經第三方委員會調查,大發汽車文件虛假記載等累計涉及174項目。

今年,豐田停止了10款新車的全球發貨,原因是豐田自動織機提供的發動機,操作了不適當的功率和扭矩測試。

二是,銷量增長過猛。

面對上述醜聞事件,豐田將部分原因歸咎於集團近年來的高速增長,這導致產品開發和車輛測試資源不堪重負。

豐田高管們曾向日媒表示,過去兩年,公司衝刺創下紀錄後,2024財年的業績已經有意放緩速度。豐田將重新審視其生產節奏,並重置爲“馬拉松模式”。

三是,中國市場的挑戰。

中國市場是很多國際車企的最大單一市場,但是在電氣化轉型的當下,這裏又轉身一變,成爲它們的軟肋。橫向看,豐田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要好於許多日本同行,但它仍在本土化中艱難破局。

四是,電動與混動的平衡。

截至3月31日的2023財年,豐田累計銷售11.6萬輛純電動汽車,是前一年銷量的三倍多。但是,與其它全球範圍的電動車領頭羊相比,豐田的銷售體量仍然很小。

只是,由於混合動力汽車業務的蓬勃發展,豐田收穫頗豐。在剛剛結束的2023財年,豐田銷售了超370萬輛混合動力新車,爲集團累計貢獻了創紀錄的4.9萬億日元(摺合人民幣2281億元)營業利潤。

同時,豐田也將迎來一個利好。隨着全球純電動需求的放緩,豐田可通過銷售更多混合動力車型來提升利潤,因爲混合動力車型的利潤率相對要高於傳統的燃油車。

財報公佈的同一天,豐田對外表示,計劃允許65~70歲的員工繼續在公司工作,以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目前,豐田員工可以選擇在60歲退休,或者以一半的工資在公司工作到65歲。

此外,豐田還希望最快在10月1日修改高級員工的薪酬結構,以實現更注重績效的人力制度。

三、給中國車企的啓示

豐田汽車“悶聲發大財”的風格,其實一直以來都不是業界關注的重點。

隨着中國市場掀起電動化巨浪,曾時不時會傳出類似於“中國車企有朝一日能超越豐田”的聲音,更有一些年輕的消費羣體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評價道“豐田汽車是個聽起來有些久遠的品牌”,彷彿將豐田汽車放到中國汽車市場的語境裏之後,這家車企的武力值從公衆認知上就被削弱了。

但事實證明,豐田的實力還是被嚴重低估了。這次豐田在營業利潤上創下新高點,前述分析的原因外,豐田在強化利潤結構方面的努力也不容忽視。

在豐田汽車本次的決算說明會上,豐田汽車公司社長佐藤恆治的介紹,豐田每一輛車的平均利潤都比上一年度猛增了2倍,達到45萬日元(約2.09萬元人民幣)。

作爲對比,中國市場最會賣車的比亞迪今年第一季度的單車淨利潤爲7295元,而去年同期是7480元。當然,這也與中國市場開年的“價格戰”有直接關係,畢竟在高度內卷的市場環境中,車企在銷量和利潤之間總要做出取捨。

但坦白說,短期來看,中國新能源車企在這場“利潤追逐賽”中還是跟豐田汽車存在着相當的差距。根據業內媒體對18家中國上市車企2023年的業績盤點分析,其中有12家企業是盈利狀態,但仍有6家是虧損的,而12家盈利車企的利潤總和也僅有963億,加起來不到豐田汽車的一半。

在這些車企中,除了理想、比亞迪表現較爲出色之外,像上汽、長安等企業也僅能保證較爲微弱的增長,而零跑、小鵬和蔚來這些還處於虧損的企業,仍然在盈利之路上全力奔赴着。

對比豐田汽車來看,中國汽車在深陷價格戰和流量戰的同時,也該學習豐田着重調整企業的利潤結構,確保“量”的提升可以帶來效益的最大化,進而實現良性健康的可持續發展。而作爲汽車行業中仍然無法撼動的選手,豐田的經營理念和“馬拉松式模式”,仍然值得中國車企學習與借鑑。

當然,如果真的想追趕豐田、超過豐田,“全球化”也將是中國車企要下苦功鑽研的必修課,儘管這條路充斥着對中國汽車品牌的不公。

四、結語

中國作爲全球產銷第一的汽車大國,仍有極大消費潛力有待挖掘。豐田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正積極尋求更多改變。

近期有消息稱,豐田在華合資企業未來兩到三年有導入插電式混動計劃,且技術路線大概率不再延用豐田原有的Hybrid模式(油電混合動力系統),而是採用比亞迪的DM-i技術(超級混動技術)。

北京車展上,豐田宣佈與騰訊開啓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開展AI和大數據方面合作。此前還攜手廣汽豐田與小馬智行成立合資公司,推動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規模化量產落地。

豐田還宣佈,計劃將中國在智能化與電動化領域的技術反哺到全球市場中,以加速豐田汽車全球範圍內的智電轉型進程。

在2023自然年,豐田集團銷量高達1120萬輛,登頂全球銷冠,霸主地位仍舊沒有品牌能撼動,國內受到的負面輿論並沒有影響到它在全球市場的表現。

2023財年,豐田贏麻了有運氣成分,但更多的是實力。

豐田,是值得中國車企認真學習的一個好目標。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車百智庫”(ID:EV100_Plus),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